一 路 風 雨 一 路 歌——寫在銅川礦務局建局60周年之際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間,銅川礦務局走過了60年不平凡的曆程。60載的歲月,凝聚著銅煤人的智慧與勤勞,流淌著銅煤人的血液與汗水,記載著銅煤人的奮鬥與輝煌。
1961年,我從西安煤校畢業,來到銅川礦務局工作,一幹就是41年。我工作期間,經曆了國家困難時期、文化大革命和改革開放,也見證了礦務局從低穀到輝煌,從艱辛到收獲的發展變化。現在雖已退休14年了,但對銅川礦區的山山水水深有感情。尤其是在陳家山礦工作的那段時間,更令我難以忘懷。在陳家山的8年讓我學到了很多,這是我工作中經受困難最大、付出心血最多,也是收獲最多,最不平凡的8年。可以說是陳家山和礦務局培育了我,銅川是我的第二故鄉。
60年前的 11月 1日,根據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礦務局在原同官煤礦的基礎上成立。60年來,一代代礦工發揚煤礦工人“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的光榮傳統,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紮根礦山,忘我工作,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用勤勞的雙手,將一個井型小、設備差、產量低的小煤礦,建設成一個以煤為主、多業並舉,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現代化大型煤炭企業,為國家經濟建設和陝西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安全方麵,“十一五”以前,安全狀況起起伏伏,時有重大02manbetx.com 發生,安全沒有從根本上實現好轉。“十一五”以後,特別是近年來,安全形勢總體好轉,這主要得益於技術裝備水平的大幅提升、人員素質的提高和安全管理的不斷加強。60年來,銅川礦區生產建設突飛猛進,采掘機械化經曆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曆程,經過了炮采、高檔普采、綜采和綜采放頂煤四個階段。煤炭生產穩步增長,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銅川礦區煤炭產量占到全省煤炭總產量的70%以上,十一五到十二五進入煤炭生產鼎盛時期,截止2014年,已連續九年煤炭產銷量穩定在一千萬噸以上。工業總產值由建局初期的年442萬元,增加到去年的28.87億元,企業實力明顯增強。煤炭旺銷時,企業總產值50多億元。
60年來,銅川局緊跟國家經濟建設和改革步伐,不斷調整發展思路和產業結構,全麵加強企業管理。根據國家對資源枯竭礦井關閉破產的政策,先後關閉破產了市區三裏洞和桃園等六個礦井。近年來,圍繞“收縮東區,擴大北區,做強非煤產業,重點向陝北轉移”的發展思路,既加強與集團內部板塊間的合作,又注重和外部的溝通聯係,積極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在尋求煤炭資源方麵做了大量工作,為企業走出去發展奠定了基礎。
60年來,在經濟效益逐步提高的基礎上,職工的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礦務局曆屆黨政組織始終把維護職工利益、提高職工收入、改善職工生活放在重要位置,特別是近年來,礦區生活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斷完善,礦容礦貌有了明顯改觀。民生工程建設項目取得長足發展,基本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礦區職工單身樓、澡塘、食堂、閱覽室、文化廣場等福利設施一應俱全。
當前,銅川局麵臨安全、穩定、發展三大難題,加之受煤炭市場影響,生產經營形勢嚴峻。要實現二次創業,轉型發展,一是要緊緊抓住“十三五”發展機遇,調結構,促轉型,爭取到“十三五”末,主業實現扭虧為盈;二是積極整合非煤產業,逐步推向市場化;三是爭取政策支持,逐步化解企業包袱和一些曆史遺留的矛盾和問題。
60年的拚搏,60年的奮鬥,令人難忘;60年的發展,60年的成就,催人奮進。這一路,我們風雨兼程;這一路,我們高奏凱歌。礦務局60年的奮鬥曆程和不朽業績,己經載入史冊。堅信在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下,在礦業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企業一定能夠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渭北黑腰帶上的這顆明珠一定會更加璀璨奪目。
(作者係原礦務局副局長、礦區工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