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裏香:秋 濃 菊 香
菊花,不似牡丹那般富麗,也沒有蘭花那般名貴。可每年秋天來臨,我總要養一些菊花。因為我知道,菊花迎霜獨立,是文人孤標傲世的精神象征。蘇軾有“菊殘猶有傲霜枝”之讚,元稹有“此花開盡更無花”之歎,韓琦有“且看黃花晚節香”之誌。所以,秋意濃濃,菊花更香,文人的情趣則一覽無遺。
文人猶愛以菊名誌,以此比擬自己高潔的情操堅貞。屈原由衷讚美過菊:“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因愛國忠貞而遭發配,卻矢誌不移,其心可比日月。他對菊的讚美,也是因對其自身氣節的堅持。而菊花又是陶淵明一生的寫照,他喜愛菊花,認為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風雅,敢於傲雪淩霜。即使是殘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放。陶淵明用菊花的清雅倔強,來操守自己的君子之節。那幅東籬采菊的肖像寫意,成了一句千年絕唱,一種徹悟人生真諦的神情,不為五鬥米折腰的率真的本性。
菊花開放時,正是秋高蟹肥的季節,舊時一般文人,往往要邀一二知友,邊看菊邊吃蟹。紅菊,紅的熱情奔放;白菊,白的純潔神聖;黃菊,黃的溫和光明。即使菊花混色,也是白中帶紫,黃中透紅,她笑傲霜天,高潔無畏的品質,讓人領略到不畏艱難,百折不撓的執著風範。作家周廋鵑在《秋菊有佳色》中說,古人詩文中,也常有重陽賞菊的記載。然而事實上,每年逢到重陽節,往往無菊可賞,總要延遲到十月。蘇軾就曾經說,嶺南氣候不常,他原以為菊花開時即重陽,因此在海南種菊九畹,不料到了仲冬才開放,於是隻得挨到十一月五日,方置酒宴客,補作“重九會”。
菊花有一種自然的吸引力,讓人不由自主地親近它,朋友一般的親切,用心諦聽,或許能聽到花瓣從容開放的聲音。小說家張恨水就得到了菊花的靈氣。張恨水常在菊花叢中散步,構思小說,以致友人們都說:“張恨水的作品得花之靈氣。”每當一部作品問世,張恨水總愛到花市買幾盆菊花或山上采野花,可見他對菊花一往情深。而另一位作家林語堂,則對菊花的香味有著獨特的感受。林語堂談到菊花時說,當許多花草或曇花一現,或色損香消的時候,菊花則含苞吐蕊,菲然獨秀,給濃濃的深秋裝點出迷人的色彩。
菊花是適秋而放的花蕾,慷慨獨悲歌,強悍為劍氣。作家任崇喜在《生命如菊》中說,在春夏冬三季裏,菊積極地孕育、生長,並非消極地等待著一種浪漫的實現,等待春去春又回。所以自古以來,文人是落魄者多。正如菊花隻有開在寒霜雨露裏,開在鄉野阡陌上,才顯出其傲岸的氣質來。而在古代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如菊花和喜鵲組合表示舉家歡樂,菊花與鬆樹組合表示益壽延年等,則更增加了文人對它們的喜愛。
由此看來,文人愛賞菊,愛的是菊花那種不同流合汙、傲世獨立的氣節,所以蘇軾說:“荷花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這正是菊花的可貴品格。菊花遇到了文人,便有了君子之德,隱士之風,誌士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