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孔隙結構(coal pore structure)
煤孔隙結構(coalporestructure)
煤孔隙結構指煤層所含孔隙的大小、形態、發育程度及其相互組合關係。表征煤孔隙結構的基本參數是:孔徑、比孔容、比表麵積、孔隙度和中值孔徑等。觀測煤孔隙的方法很多,如壓汞法可用於測量直徑大於7.5nm的孔隙;低溫氮吸附法可測量孔徑更小的孔隙;二氧化碳吸附法常用於測量比表麵積;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可觀察孔隙特征及其充填情況,並可判別孔隙的成因。
①煤比孔容(specificporevolumeofcoal)——單位質量煤中孔的容積,常以厘米3/克或毫升/克為單位。在煤變質過程中,大孔和中孔的比孔容在總比孔容中所占比例有減少趨勢,而微孔的比孔容所占比例有增加趨勢。
②煤比表麵積(specificsurfaceareaofcoal)——單位質量煤中孔隙的表麵積,常以米2/克為單位。煤中孔徑小於10納米的微孔的比表麵積在總比表麵積中占有的比例最大。用不同方法測量比表麵積的結果不一樣。通常用二氧化碳作吸附質,采用吸附法測量比表麵積,若改用氮作吸附質,或者用壓汞法測比表麵積,其結果小很多。
③煤孔隙尺寸分類
煤中孔的大小差別極大,最小孔的孔寬為納米(nm,即10-9m)級。我們曾測出的最小的孔寬約0.6nm左右,其中裝下一個甲烷分子(直徑為0.41nm)後,第二個甲烷分子進不去。煤中還可能有更小的孔,連一個氦分子(直徑為0.178nm)也通不過。
前蘇聯學者霍多特(Ходот,В.В.)1966年提出煤孔隙大小分類方案,即按孔半徑將煤中所含的孔分成四類:
霍多特的煤孔隙大小分類
孔類別 | 孔半徑 |
大孔 | 孔半徑>10000A(>1000nm) |
中孔 | 孔半徑10000~1000A(1000~100nm) |
過渡孔 | 孔半徑1000~100A(100~10nm) |
微孔 | 孔半徑<100A(<10nm) |
我國煤中孔隙發育特征有如下認識:
(1)、所有煤裏同時存在大小不等的孔隙。
(2)、在煤這種多孔物質內,以孔寬小於200nm的過渡孔、小孔、微孔和超微孔為主。
(3)、在同煤級的煤中,鏡質組(特別是基質鏡質體)內部小於200nm的孔較發育,由此推測,在以鏡質組為主要成分的鏡煤和亮煤裏較為富集煤層氣。
(4)、在不同煤變質程度的煤中,孔隙總體變化趨勢是:褐煤的孔隙最為發育,煙煤的孔隙發育程度相對較差,到無煙煤階段,孔隙又有所增加;隨煤級升高,孔寬大的孔所占比例下降,孔寬小的孔所占比例上升。褐煤的孔隙雖然最為發育,但是孔寬大的孔所占比例較大,總比表麵積並不大,褐煤又含水較多,褐煤礦埋藏一般都淺,以致褐煤的含氣量通常較少。無煙煤內孔寬小的孔所占比例較大,總比表麵積較大,加上無煙煤對甲烷的吸附性較強,以致在其他地質條件相同條件下,無煙煤往往含有較多的煤層氣。
以上隻是測試資料反映出來的現象。
從實用角度出發,用壓汞法和低溫吸附法定量測試煤的孔隙,以及用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定性觀察煤孔隙都沒有很大的實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