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的中華禮儀
道德建設的曆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價值觀念要想具有普遍性、持久性和權威性,主要靠四種東西來實現。一是一個通俗易懂和較高權威的教義讀本;二是政府、製度的支撐;三是社會化的禮節儀式;四是體現價值觀念的人格化示範隊伍。今天的目的是在於推進一些中華民族優秀道德觀念的禮節儀式化真正 “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覺得,推進中華民族優秀道德觀念的禮節儀式化,需要把握三個問題:
第一,注意弘揚中華民族禮儀傳統中的熱情、責任、敬老精神。
一要注意弘揚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精神,正如孔子所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有接風宴,還有餞行宴,宴請伴隨載歌載舞,喝酒通過酒令讓客人參與其中,想方設法讓客人吃得高興。而西方祝酒儀式結束後,基本上就是自斟自飲。
二要弘揚中華民族社會責任心精神。西方婚禮中的男女誓詞體現的都是男女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婚後責任,與國家社會無關,與父母雙親無關。而我們中國一般的婚禮誓詞是男女雙方要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互拜”,這裏的天地實際是指國家社會。高堂是指父母雙親,這表明夫妻雙方不僅要有互愛責任,同時對國家社會、父母雙親也負有責任。
三要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賢精神。一般四十歲之後要開始舉辦壽誕禮,春節要回家與老人團聚,春節早晨要對長輩行跪拜禮,第一碗餃子要送給家中輩分最高者。而西方人從不願說自己年齡,也沒有敬老活動。
第二,注意借鑒現代西方禮節儀式中的科學、平等、人權精神。
一要注意弘揚西方禮節儀式中的科學精神。例如,在飲食方麵,西方人實行分餐製,中國人實行共享製,事實證明,分餐製是講衛生、防治疾病傳染的良好方式,不分餐的共享製是病從口入的重要渠道。
二要注意弘揚西方禮節儀式中的平等精神。例如,美國老師上課的基本習慣是把一堂課分為兩半節:上半節老師提出問題或該課的內容;下半節,老師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由學生自由發言。老師會肯定每一個學生的表現,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或結論。
三要注意弘揚西方禮節儀式中尊重私權精神。例如,美國人十分講究個人空間。談話時習慣於兩人的身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是在12-150厘米之間,最少也不得小於50厘米。行走於街巷時,不得窺探別人院落,更不得未經許可進入私家院宅。
第三,融通古今中外,推出具有時代性、民族性的中華禮儀。
一是不要盲目崇拜西方,妄自菲薄。雖然西方的禮節儀式大體具有推崇平等、科學等特點,但也不是每個禮儀都如此。例如,在注重禮儀的科學性方麵,西方的親吻禮還不如中國的揖讓之禮講衛生。西方的見麵握手之禮也容易互相傳播疾病,沒有多少科學性。
中國古代人們日常見麵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這些禮儀都做到了身體部位互不接觸,有效防止疾病傳播。比西方親吻、握手等禮儀要科學。
二是要注意兼取中西禮儀之長。這方麵不乏成功事例。例如,在飲食禮儀方麵,西方人的分餐製較科學,中國人的共餐製較有人情味,結果演講下來,現在就出現了有自用筷、有公用筷;或一人兩雙筷,一入自己口,一用夾菜肴,小菜共用。其它菜分食,等等,這些禮儀吸納了中西飲食禮儀之長,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