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民彤:唯“門票經濟”損害旅遊文化
今年“十一”黃金周各地旅遊文化景區門票“漲價”又至。進入9月以來,國內多家景區紛紛上調門票價格。其中,麗江玉龍雪山門票由105元漲到130元,廣東丹霞山門票由160元漲到200元。統計顯示,國內5A級景區平均票價已邁入“百元時代”。
麵對這景區的一陣陣漲價狂潮,麵對文化大眾發出的“玩不起”、“遊不起”這樣的無奈,不禁讓人感慨、沉思。各地景區、景點這種競相“抬高門檻”,越來越多的風景名勝對大眾“一票當關”,說到底,這是一些地方政府以旅遊立市,地方財政嚴重依賴旅遊產業,片麵追求操作簡單、效益明顯的“門票經濟”的結果。因此,一些專家指出,景區票價要體現公益性,應建立合理的票價生成機製,而從長遠來看,景區應擺脫 “門票經濟”的依賴,不應將旅遊門票收入當做地方財政收入的搖錢樹,門票的價格應當與人民的收入水平相適應,謀求向產業經濟的轉型升級。旅遊景區作為國人共有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承擔著社會職責和文化公益的角色。
在美國,國家公園主要還是依靠政府的財政撥款,國會專門立法規定國家公園門票收費行為,哪些地方不能收費,收費的地方應遵循什麼樣的原則,都製定有詳細標準,國家公園門票最高不能超過20美元,在自然公園裏不允許重複收費,如大峽穀等世界自然遺產公園的門票每張10美元,16歲以下未成年人免費。巴黎是世界旅遊收入最高的城市,但是法國政府非常看中人文景觀的教育功能和社會效應,隻要冠以 “公園”的名號的景區,一年四季免費開放,盧浮宮等幾大博物館門票價格普遍低廉,有的門票價格隻有1歐元,以便讓所有人都擁有受旅遊教育和受文化熏陶的機會,並且大多數人文景觀都對記者、教師、檔案員、未成年人、殘疾人、失業者等社會特殊群體免費開放。在意大利,最貴的景點門票價格也不足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參觀著名的古羅馬鬥獸場才隻需6歐元。這真正體現了旅遊文化的公益性、惠民性,大眾的參與性,是旅遊文化本質的最好體現。
有的經濟學家曾經這樣解釋:旅遊,是現代社會中都市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餘性和享受性。所以,從一種生活方式上說,旅遊,就是人們為尋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在遊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活動,是一種出於修養、出於受教育、出於審美、擴大知識和進行社會交際等原因的旅行。這種旅遊的過程,是一個尋求知識之路,文化之路,景區和景點是真正的知識、文化的發源地,是教育的一部分,是閱曆的一部分。我們旅遊者麵對那名山大川、文化遺跡,不僅獲得的是靈動的詩意、鮮活的美感、深邃的哲思、深厚的智慧和豐富的生命體驗,更是完成了精神上和靈魂上的一次洗禮和儀式。
看到景區紛紛“漲價”,一些旅遊愛好者麵對曾心向往之的那些景區、景點,開始打起了退堂鼓,有的媒體呼籲“別讓票價阻礙旅行的腳步”,呼喚旅遊文化的公益性、惠民性。所以,旅遊景區、景點,如果唯“門票經濟”,就會讓祖國的那些大好河山變成“看不起的風景”,讓人們遠離了青山綠水,美麗風光這些大自然的恩賜,以至最終損害旅遊文化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