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助力煤炭工業“鳳凰涅槃”
國家能源專家谘詢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務院參事、原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局長徐錠明針對能源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用32個字從定義上全麵深刻的做出了精辟的概述。他說,“人人享受智能生活,人類個性充分滿足;人人自由全麵發展、人人成為自然一員。”他提出,能源互聯網的特征之一就是,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要消滅煤炭,消滅石油,從容迎接後煤炭時代的到來。
煤炭行業步入“寒冬”早已不是新鮮事,今年進入第四季度,煤炭行業供過於求的矛盾仍然突出。2014年全國煤炭全年產量同比下降2.5%左右,這次產量下降,是2000年以來的頭一回,整個行業運行形勢嚴峻。回顧過去14年,煤炭產量增量曾在2011年達到最高峰,全年增產2.85億噸。從2012年開始,煤炭市場寒意漸濃。2012年當年,增量縮至1.3億噸,2013年降至0.3億噸,直至2014年,增量終於成了負數。噸煤利潤從去年的“不到一瓶礦泉水”跌到“挖一噸煤虧十元”。由此可見,在經濟增速放緩,能源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煤炭需求不旺,減產在所難免。
徐錠明就如何麵對能源結構轉型,迎接後煤炭時代的到來發表了獨到的見解。他指出,過去的十年間,我們一直在思考什麼是煤炭工業,什麼是煤炭,而今天我們要思考的是未來煤炭要到哪裏去,煤炭的出路在哪裏。
他說,隨著能源革命的穩步推進,中國已是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最大投資者,占到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長的40%,對煤炭形成更多替代。習主席上月宣布在2017年引入全國性排放交易體係,它確認了中國環境政策的轉變。
“美國學者曾提出,世界經濟和地球氣候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煤炭,如果我們事先沒有做好防範,那就悔之晚矣。”徐錠明認為,2004年,人類已經進入可再生能源時代,現在能源界是化石能源時代和可再生能源時代鬥爭的時代,這種鬥爭在世界上的表現是油價之戰,在中國則反映在煤炭格局上。煤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原料和燃料,煤炭作為中國的主體能源,其壽命還有十年到三十年時間。同時,煤炭現在已成為我國發展中的大問題。
徐錠明指出,麵對煤炭業的極度蕭條,為了使煤炭業擺脫困境,國家發改委運行局10月9日主持召開煤炭行業脫困第40次聯席會議。政府和煤炭企業采用了挽救措施:一方麵,通過“煤電互保”、“限製進口”。另一方麵,我國煤炭企業大打價格戰,意圖給自己留出更多的市場份額。現在看來,無論是政府救市,還是煤炭企業大打價格戰,都是“治標不治本”之策,煤炭行業要想得到救贖,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煤炭工業轉型迫在眉睫。
“天生我材必有用”。徐錠明提出,科技決定煤炭的未來,科技開拓煤炭的未來。科技推動煤化工發展,煤化工拉動科技進步。運用科技力量轉變煤炭功能,使它退出主體能源進入清潔能源,退出初級燃料進入基礎原料。煤炭原料功能也要由單一使用轉為多元使用,由淺度使用轉為深度使用,由短線使用轉為長線使用。煤化工將推動煤炭工業實現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他強調,去年,習主席談到,要找到順應能源大勢之道。今天,我們也要找到順應煤炭大勢之道。人類想要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那麼煤化工想要的就是保證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有些企業在發展煤化工的過程中,為節約成本少開裝置,導致汙染很嚴重,該脫硫的不脫硫,該脫硝的不脫硝,這是不行的,這是對人民不負責任。
徐錠明回顧過去時說,我們在煤化工業數十年的研發和經驗積累的基礎上,現代煤化工產業的關鍵技術已實現突破,並引領了工業化示範項目的快速推進。煤製油、煤製烯烴、煤製氣、煤製乙二醇以及煤製芳烴等五大產業,無論是在成套工藝、單元技術,還是設備國產化方麵,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突出成就。但伴隨著資源與環境約束日趨凸顯以及油價的快速下跌,諸如發展過熱、推廣無序、盲目貪大、布局不合理等深層次問題暴露了出來。針對這些問題,唯有堅持正確定位,堅持能源主攻方向,大力科技創新,堅持環境優先和煤價自律,才能從根本上破解現代煤化工的發展難題。
“危機的確無奈,但也充滿契機。不是壯士斷腕,而是看清時代。順應時代潮流,浴火重生明天。”煤化工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將汙染的煤炭清潔化利用,將有害的煤炭健康化利用,將黑色的煤炭綠色化利用,最終實現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