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煤企裁員減薪潮來襲
今年前九月煤炭行業已陷入產能過剩泥潭難以自拔,不僅煤炭價格攔腰下跌,煤企虧損麵不斷擴大。據悉,神華集團目前已放開374元的價格底線,10月以來已四次調整煤種與銷售政策,隨著神華降價促銷,其他煤企也將紛紛跟進,煤炭行業可能進入全麵虧損。
麵對當前席卷整個全球煤炭行業的危機,煤炭企業紛紛采取包括減員降薪在內的措施來降低成本,減少虧損。短視的救急措施,不但難改長久困頓,甚至會種下後患,值得反省。 近日山西潞安集團下發了《停薪留職》與《內部休假》管理辦法以及淮北礦業集團下發的“關於印發淮北礦業集團公司員工轉崗分流辦法的通知”似乎預示著煤炭行業的寒冬才真正開始。 在行業寒冬中,降薪裁員已是煤炭行業內的普遍現象。受市場低迷形勢影響,中國龍頭煤企也不得不考慮全麵降薪來抵禦煤炭市場危機。5月22日,中國龍頭煤企神華集團宣布降薪,2015年會按全員工資總額的10%下調員工的薪酬總額度。其中神華寧夏煤業集團公司管理層已從5月起集體降薪,最高幅度達到40%。 實際上,部分煤炭企業從去年開始就已經開始降薪,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一份內部數據顯示,去年約有50%以上的煤炭企業下調了職工工資。神華因為效益相對較好,可能是最晚降薪的煤企。山西同煤集團3月份集體降薪,此外,中國煤炭資源網在調研過程中發現, 央企中煤集團下屬礦井也存在降薪現象,降薪幅度高達25%。 作為黑龍江省屬最大國有企業,同時也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煤炭企業,龍煤集團從去年開始,龍煤集團由於陷入巨虧,就一直拖欠工人工資;今年9月龍煤集團大刀闊斧的10萬人分流改革,不啻是一場自救。裁員並未出現在龍煤集團的官方話語中,這意味著不可測的法律風險。 國外方麵看,全球煤炭市場仍然是供大於求,而且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轉變,政府倡導低碳能源的行動,煤炭市場供應過剩局麵短期難以緩解,近期國際大型能源企業紛紛退出或縮減煤炭業務也印證了煤炭市場短期內無法回暖的事實。 受全球煤炭供應過剩、需求疲軟影響,礦業巨頭嘉能可公司今年2月份決定對澳大利亞的20座煤礦減產1500萬噸,導致旗下多座煤礦裁員;7月份,因煤價低,嘉能可集團旗下南非奧普提莫姆煤礦將裁員380名,並關閉部分礦井。 10月16日,澳大利亞公平工作委員會登記的一份煤炭工會簽署的關於全球最大礦產公司必和必拓旗下波利特雷爾煤礦的協議顯示,該煤礦礦工已經同意未來一年內工資不會上漲(截止2016年9月)。協議有效期為三年,在後兩年內每年工資漲幅為1%。考慮到協議期內每年通貨膨脹在2%左右,波利特雷爾煤礦公司工人事實上已經接受了工資下調。 此外,礦業公司英美資源集團為了應對煤炭行業“極具挑戰性的市場環境”,對公司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卡浦口大型煉焦煤礦裁員85人,同時減少在職員工工作班次以進一步削減成本。 受經濟增長放緩及國家能源結構調整,未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煤炭需求都可能維持低迷,煤炭價格也將維持在低位,對於企業來說除了壓縮產量外,降低企業運行成本成為各家企業的共識。 而在公司成本中人力成本往往占比最大,停薪留職、降薪、分流都是降低人力成本的重要方式。由於煤炭行業不景氣還在延續,分流、降薪可能會成為越來越多煤企的選擇。 如今,裁員減薪已是煤炭企業頻頻提及的熱詞,鬧得企業內人心惶惶,影響了正常的安全、生產、經營、管理和穩定工作。企業采取減人、減薪等措施後,成本降了,但這些舉措給企業造成了很大衝擊,最先失去的是人心。 其實對於煤礦員工來說,他們也隻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勞動者,這群樂觀而健康,純樸而堅韌的生命,他們對生活有著無限熱望,卻沒有太高要求。
網上流傳的一首“礦山挖煤歌”,聽著著實讓人心酸,也很無奈:“要說挖煤哪最險,掉進巷道命不換;舍家撇業努力幹,最怕工錢不給算;掙多掙少拿到手,總算沒有白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