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轉型,山西將“真金白銀”扶持“院士”認可的戰略
處於經濟困難時期的煤炭大省山西,正在積極尋求新的轉型路徑,近日公布旨在進一步消納過剩煤、增加發電產能、推動節能減排的“煤-電-車”戰略,目前正麵向社會就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征求意見。
這份文件提出,到2018年,山西將實現主幹高速公路充電設備全覆蓋;到2020年,基本實現住宅小區和單位內部停車場充電設施全覆蓋,電動汽車市場保有量20萬輛以上。
為此,山西將拿出“真金白銀”進行扶持。山西擬於明年起按同期國家補貼資金1:1的標準,對電動汽車推廣應用給予省級財政資金補貼、對省內電動汽車生產企業給予營銷補助。今後,在省直機關、事業單位新增或更新的車輛中,電動汽車比例不低於30%,且比例逐年提高。
對於電動汽車消費者來說,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時,有望免交新車牌證費用。在政府投資或利用國有資源設立的公共停車場,以及市政道路兩旁設立的停車場,還可免費停車。
山西對電動汽車產業的大力扶持,顯示出傳統煤電能源大省向新能源產業轉型的決心。
去年,山西產煤9.77億噸,全國第二;電力裝機容量6306萬千瓦,全國第九。但外輸煤和外輸電的比例高達16:1,電力規模明顯偏小。“變輸煤為輸電”,是山西近年來堅持的轉型戰略,按照規劃,山西“十三五”末電力總裝機將超過1億千瓦。
然而,山西現有外送電能力僅1930萬千瓦,核準在建和已獲“路條”的外送電通道1450萬千瓦,短期內外送電量增長有限。同時,省內電力消納能力不強,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占比不足一成。由於煤炭經濟下行,今年前三季度山西全社會用電量下降4.4%,發電機組負荷下降,盈利減少,壓力增大。
“加快電動汽車推廣應用,走‘煤-電-車’發展之路,是山西經濟轉型的緊迫任務和現實需求,也是破解煤炭產能過剩、電力消納困難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山西省經信委副巡視員樊文彬說,電動汽車具有電能替代效應,以公交領域為例,僅每年公交更新全部電動化,就可消納8200多萬度電量,節約燃油成本1.3億元。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金湧表示,當前最具現實意義的是“煤-電-車”產業鏈。煤炭轉化為電力,可實現超低排放。在使用環節,“煤-油-機動車”比“煤-電-電動汽車”耗能多2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