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善於傾聽是一種修養
最近,看了一則崔永元關於“耳才”的故事:在一次采訪中,記者問崔永元:“你為什麼這麼有口才?”答:“其實我嘴很笨,隻是‘耳才’還可以。”“‘耳才’怎麼講?”記者又問。答:“聊天、談話的關鍵是要聽得好。”問:“怎麼才算是聽得好呢?”答:“聽人說話能聽到畫龍點睛,此一境界;聽人說話能聽到入木三分,又一境界;聽人說話能聽到刻骨銘心,最高境界。”崔永元連用三個成語,說明了傾聽的三種境界。
生活中,一些人常常重說輕聽,光有口才卻無“耳才”,很容易掉進自己挖的“陷阱”裏。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說話嗓門高,表現欲強,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的講個不停,把自己的優點在別人麵前展現得一覽無餘,逞一時口舌之快,喜歡看到別人被自己說得張口結舌和不知所措的樣子。於是,心高氣傲的人們之間便多了一分隔閡,少了一些包容,多了一些衝動,少了一點理智。幾乎在任何場合,無論是大庭廣眾之下,還是在三口之家裏,都可以看到為了一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幾個人爭論的麵紅耳赤,吵成一團。直到誰也聽不清別人的講話時,還要抬高嗓門壓過別人,最後的結果可能是大打出手、不歡而散甚至分道揚鑣。有些人好像既不懂得傾聽是一種美德,也不會靜下心來讓別人把話說完。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傾訴是表達自己,傾聽是了解別人,達到心靈共鳴。在人與人的溝通中,除了傾訴,還應該學會傾聽。當一個人高興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傾聽,傾聽快樂的理由,分享快樂的心情。當一個人悲傷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傾聽,傾聽痛苦的緣由,失意原因,理解傾訴者內心的苦處,表示憐憫同情之心,淡化悲傷,化解痛苦。當一個人處於工作矛盾、家庭矛盾和鄰裏矛盾時,傾聽矛盾的症結,幫助03manbetx ,為其分憂解難。
一個會傾聽的人能夠從別人那裏獲得很多信息,能夠隨時學到知識。傾聽長者的教誨,就如同讀一本好書,見賢思齊,才能成器;傾聽朋友的建議和意見,就多一種方案,多一種技術,多一分和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傾聽能拯救靈魂。傾聽可以讓一個破滅的靈魂重新完整,可以讓藏在罪惡心靈深處的善良重新浮出。一個失意並企圖自殺的人,可能因為有人傾聽他的苦痛而放棄了死亡,選擇了新生;一個窮凶極惡的綁架狂徒,可能因為一個孩子肯傾聽他訴說多年來逃亡的痛苦,而放棄罪惡,選擇自首。
學會傾聽是一種修養,一種美德,一種氣度。不能無休止的吵鬧,無休止的爭執;不能永遠的自以為是“聽我講”,要堅持經常的“聽大家說”。不僅是對講話者自己尊嚴的維護,也是對聽者的尊重。“造物主”給了我們兩隻耳朵,而隻有一張嘴,就是要學會傾聽,這是人類踏上進步的階梯。學會傾聽,能修身養性,陶冶性情;學會傾聽,能博采眾長,使人開拓思維,萌發靈感;學會傾聽,能養成尊重他人的習慣,緩解矛盾,創造一個和諧的人際關係;學會傾聽,是一種愛心,是關懷,是體貼,必將贏得親情、愛情和友情。
善於傾聽一是要拿出真誠。交流的最高境界是心與心的溝通,這種境界的基礎就是彼此的誠意,真心才能換真意。敷衍了事的態度,是傻子都會察覺的,沒有人願意把自己的心敞開給一個鄙夷、輕視他的人;二是要謙和平等。沒有平等和尊重,就沒有真正意義的溝通和交流。謙虛平和,體現的是生命之間的尊重,是與人為善、心平氣和、虛懷若穀的姿態。隻有尊重別人的人才能獲得尊重。高高在上、盛氣淩人的態度,已經關閉了交流的大門;三是要耐心專注。良好的傾聽並不是被動的行為,它需要聽者付出努力、全神貫注並做出回應。隻有專注才能弄懂別人在說什麼,心不在焉就會坐失良機。
善於傾聽不是照單全收,還要把握以下三點:一要注意修口。對於不利於團結的事情,還有個人之間的恩怨是非的傳聞,以及道聽途說的謠言等等,不要聽什麼傳什麼,要禁止從你的口裏傳給另一個人,要做到心裏能裝事,守口如瓶;二要學會選擇,不能聽什麼信什麼。傾聽為我們的判斷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但傾聽不能代替自我03manbetx 和判斷。我們不光要學會去“聽”,還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擇”。因為傾聽別人的意見,而喪失自己的主見,也是不可取的;三要學會溝通。溝通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溝通好能事半功倍,溝通不好可能前功盡棄。傾聽是溝通交流的智慧,所以,我們必須學會靜下心來傾聽,不能心浮氣躁,固執己見。
“對別人述說自己,這是一種天性;認真對待別人向你說他自己的事,是一種涵養。”讓我們學會耐心傾聽別人說話吧,這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文明。(王威 黃陵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