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大刀闊斧“瘦身” 蓬勃活力增效
山東能源:大刀闊斧“瘦身” 蓬勃活力增效
過去一走進山東能源淄礦集團雙欣礦業偌大的機關,人來人往,很是熱鬧。而如今身在其中,卻感覺空落落的。人都到哪兒去了?
“現在機關上連礦班子成員隻有40幾個人,又是下井檢查,又是外出跑業務,職工也由1000人減到不足500人,難怪空落落的。”雙欣礦業辦公室的同誌一語道破天機。
由此帶來的效果是,戰鬥力和效率反而大大提高。這一效果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山東能源集團“瘦身行動”的成效。近三年來,該集團通過“瘦身行動”精簡分流達3.5萬人。
2012年下半年以來,煤炭產業進入綿綿“寒冬”。麵對持續惡化的煤炭市場形勢,山東能源集團果斷提出2013-2015年實施“瘦身行動”,努力做小分母“提均量”,激活要素“精用工”,提升企業應對危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在以產品過剩為主要特征的經濟危機中,成本優勢決定著一個企業的成敗。對山東能源集團而言,占可控成本60%以上的人工成本已經成為抵消企業效益的關鍵要素。要想抓住度危求進的主動權,第一要義是深化內部改革,瘦身減負提效。”山東能源集團的領導如是說。
機關先行一步“拆廟搬神”。以往大型煤炭企業各級都有一個龐大的機關,層層設部門、設崗。山東能源集團大刀闊斧地進行機關改革,集團總部機關由16個職能部室調整為13個,各二級單位逐級縮減機構,精簡分流,機構和人員減幅達40%以上。淄礦集團總部機關由34個部門合並精簡為17個,人員由400餘人減至不足200人,實現了部門、人員“雙減半”;所有礦井機關人員全部壓減到了100人以內,其中雙欣礦業包括班子在內全部機關管理人員僅有49人。
深入實施“市場換人”。通過在內部建立起人力資源市場化交易體係,做到“幹什麼活,掙什麼錢”、“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把“懶人、閑人”清理出去。亭南煤業把員工收入與工作業績掛起鉤來,讓多幹的、會幹的、能幹的人多拿工資,讓“混吃大鍋飯”、效率低下的人無錢可掙,員工總數由1900人減到1280人,而原煤人均效率增幅39.6%,掘進人均效率增幅34.4%。
大力實施裝備換人。堅持“寧花百萬上裝備、不花十萬用一人”,依靠提高科技裝備水平減少用人。近年來,山東能源集團新上綜采116套、綜掘機161台,集團采掘機械化程度分別達到96.7%和98.8%。新建礦井則立足打造人均萬噸的“輕型大礦”,即將投產的巴彥高勒礦井定員僅為833人,一開始從“基因”上就具備了“精用工”條件。
此外,大力實施“管理換人”和“素質換人”。所謂“管理換人”,就是建立起了“效率為先、均量為重”的考核評價機製,最大限度的清理閑散人員,提高效率。所謂“素質換人”,就是以素質、技能、技術為衡量標準,淘汰素質差、技能弱、混日子的人員,使在崗人員的活力得到激發、創造的價值實現倍增,實現減人不減“戰鬥力”的目標。
依靠卓有成效的“瘦身行動”,山東能源集團實現了用工總量和人工成本“雙下降”,商品煤綜合成本在連續四年下降的情況下,今年同比再降20%以上,成為當前全國屈指可數的盈利煤炭企業之一。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