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嫻凱:落葉歸根
春天的花兒落了,夏天的風兒涼了,樹上的葉兒枯了。又是一個秋天來了。
看不到了春花爛漫,聽不到了夏蟬鳴唱。一片黃葉驀地碰到我的頭,我彎下腰拾起那脈絡依然清晰的葉,想把它據為己有,做個書簽,但又忽然想起些什麼,便捧著它走到樹下,輕輕放到根旁,轉身離去,心中有種莫名的喜悅,但又被突然襲來的一陣哀傷湮沒。
想起了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千古佳唱,似乎感到剛才自己那一放是多麼的善良,像是完成了那片樹葉的一個夙願。因此而喜悅,又因此而哀傷:想想我現在身處異地,遠離家鄉千萬裏,這還是我第一次要度過遠方的秋,還有四載或是更多的千裏之外的秋在某處等著我度過。那片暫時離開根的落葉“托我之福”歸了故土,我這暫時離開家鄉的遊子能去哪裏尋這“福”呢?一股思念湧向心頭,但竟沒有文學作品中那種鼻尖一酸的熱淚盈眶,也許是我閱曆不夠吧!
落葉歸根,是葉對根的感恩,是一種藏於心間許久的回報,是一種不需任何理由的愛,是僅此一時,便記此一世的感動。葉心裏戀著根,根心裏念著葉,生時的給予換來死時的回歸,留給世界一抹希望的綠。
我想起了孝。孝不是人類的專利,但人類應該將其置於一個可以讓自己隨時仰望的地方。遠離家鄉,不甚唏噓,你是否想起了躬耕田間或是奔波職場的父母,想起他們為你流的汗與淚,想起他們在你離家前的千叮萬囑,想起他們對你殷切的期望。可曾為父母做飯,為父母洗腳,寒冷時送上溫暖,炎熱時遞上涼爽······
現在不是“父母在不遠遊”的年代了,但還是“百善孝為先”的年代。每個人都有故鄉情結,和故鄉之間存在無形的作用力,故鄉的親人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我們,雖然沒有說出口,他們也不會說出口,落葉尚知歸根,我們為何不及早行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一種無奈,在世忘卻,離世想念的無奈。
鉛雲低垂萬裏灰,
落葉歸根黃沙飛。
自古多少悔恨事,
及早行孝故鄉歸。
遠處山青黛,近處草枯黃,拾起一片落葉記得把它放在樹下,為它的心中帶來一絲溫暖,給你的心中留下一點回憶。在這個秋天即將結束時,希望你已將兩片落葉放在樹下:一片叫心,一片叫孝,那棵樹,叫做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