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華儼然被煤炭業“千夫所指”,誰該醒醒?
10月下旬,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局長黃玉治率隊到遼寧對五省煤礦安全生產工作情況開展調研。就在這次主題為“安全生產”的座談會上,黑龍江、安徽、河北、遼寧等省有代表性的老牌煤企,卻集體發聲,聲討神華等新型煤炭企業占有最優質的資源、最大市場份額、沒有社會負擔卻多次帶頭降價攪亂煤炭市場,將老煤企拖進持續增虧的泥潭。同時呼籲關注新老煤企之間的“先天差別”,要求平等競爭。
在大型煤企普遍虧損的大背景下,神華作為我國煤炭生產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煤炭生產商,仍頻繁帶頭降價,令成本高企、負擔沉重的老牌煤企遭受嚴重衝擊。 10月9日來自神華的消息稱,為應對當前持續低迷的市場,保持相應的市場份額,10月份神華將對下水動力煤實行“量大優惠政策”。媒體報道稱:“神華帶頭降價,4個月降7次,其他煤企也將紛紛跟進,這對本已虧損頻現的煤炭行業無疑是雪上加霜”。 今年上半年,全國大中型煤炭企業虧損麵已達70%以上,黑、吉、遼、冀、魯、皖等省份煤炭行業整體虧損。公開信息顯示,今年前9個月,阜礦集團因煤炭價格持續下跌即增虧5億元。2015年前5個月皖北煤電、淮北礦業、淮南礦業三大礦業集團累計虧損9.4億元。開灤集團上半年虧損1.5億元到2億元,同比由 盈轉虧。而黑龍江龍煤集團則已連續幾年巨虧。冀中能源的煤炭板塊上半年接近虧損邊緣。 “神華300人可實現3000萬元價值,老企業3000人卻出不了300萬元價值,這就是差別。”一些與會代表還表示,老企業也是國家的,神華成本低、負擔輕,為什麼不能每噸拿出50元或者80元,用來幫助90多家老礦務局解決曆史遺留問題。 老牌煤企代表認為,最值得提醒的是,國家在政策製定、資源配置的時候,應更多考慮到“差別”問題。 “國有老煤炭企業與新型煤炭企業的基礎條件無法比擬,經濟效益差異巨大,但稅費政策卻完全一樣。”老煤企代表表示,這對老煤炭企業來講並不公平,國家應該結合不同煤炭企業的不同情況,考慮實行差別化的稅費政策。 與此同時,在國補安全資金投入方麵,亦要有“差別”概念。由於老礦區曆史問題多、安全欠賬大、自然災害重,國家對老礦區與新興煤炭企業理應區別對待,在安全補欠方麵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扶持,持續加大對老煤礦安全改造項目資金投入的比例。對已破產煤礦資金缺口給予補足。 “如果負擔能夠減輕,通過內部改革、挖潛,加上全員上下背水一戰的決心,老煤企仍有生機。”阜礦集團表示,置之死地而後生,阜礦集團全力推進白音華項目,提高產量增加效益,明年可期實現正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