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二號煤礦:礦井運行開啟“省電模式”
“在井下,我們把高耗能的白熾燈全部更換為LED節能燈,僅此一項,一個月電費就可節省10萬餘元。”黃陵二號煤礦機電部科員付繼輝說道。
為有效應對嚴峻的煤炭市場形勢,今年以來,該礦不斷強化用電管理,通過減少設備占用率、集約化生產和科技創新等手段,將礦井生產運行狀態調至“省電模式”,有效降低了電費支出。據統計,今年前10個月,該礦在原煤產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電費支出同比減少300萬元。
耗電的“大頭”都在井下。黃陵二號煤礦加快了回撤工作麵機電設備的撤出速度,最大限度縮短“戰線”,減少機電設備占用。目前為止,該礦203和409兩個工作麵已完成回撤工作,已累計撤出電纜5000餘米、開關40台、水泵20台,減少電費支出50多萬元。與此同時,該礦把用電管理作為考核基層區隊的一項主要指標,將用電量與區隊工資收入相掛鉤,節獎超罰,有效激發了全員節電的積極性。今年前10個月,全礦共有12個區隊都實現電量節約。
集約化生產進一步拓寬了節電空間。該礦綜采隊根據煤炭銷售情況實行月月集中休的辦法,努力降低生產電耗。據綜采一隊書記牟文輝介紹,礦井正常生產一天的電耗為40多萬度,而集中休期間的電耗僅為10萬度,每月集休6天便可實現節電60萬度,節省電費60萬元。此外,該礦掘進二隊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生產組織優化,將掘進工作由“66”變成了“664”,充分利用了主係統的開機時間,減少了設備開機時間,降低了故障率,僅此一項,每月可節省電費3萬餘元。
科技創新省電事半功倍。該礦通過設備節能技術改造,先後淘汰高耗能機電設備25台,變頻調速技術、無功補償技術、設備智能控製、軟啟動技術在現場廣泛應用。今年以來,該礦共有28項節電技術改造成功應用,實現節電350餘萬度。(史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