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場最慘烈的行情還遠未到來
在煤炭行業沒有實現大幅度減產、大量淘汰剩餘產能之前,靠政策扶持、稅收減免,隻能延遲行業反轉的時間,並讓所有人在這條船上沉淪掙紮。當前政府應該做的,不是如何拯救企業本身,而是做好企業破產整合後的人員救濟、安置及再就業服務。
煤炭市場最慘烈的行情遠未到來
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對煤炭企業而言,冬天雖然來了,但春天卻遙不可期。
自2012年底煤炭行業入冬以來,至今整整三個年頭。三年來,煤炭從業者所期盼的行業回暖沒有到來,反而迎來了更加慘烈的市場行情:煤炭價格跌破400關口之後繼續下探,近期跌破390元,創10年來新低。與此同時,全行業虧損麵加大,大量煤礦關閉的同時,行業的失業潮再次來臨。
然而,煤炭行業的慘劇才剛剛開始,因為對整個行業而言,目前的狀況還遠未達到生死存亡的時刻,實現反轉依然需要更加激烈的市場淘汰。
先來看看今年前三季度行業數據:1-9月份,我國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實現利潤總額為287.2億元,盡管同比大幅下降64.4%,但它對經濟拉動的正貢獻依然明顯,這就是行業並為見底的重要判斷依據之一:由於煤炭行業並未全行業虧損,那麼維持現有的收益就會高於推倒重來的成本。正所謂不破不立,目前還未到“破”與“立”的臨界點。
我們可回頭看看上一輪煤炭行情的慘烈程度:上一輪煤炭行情的轉折點發生在1996年,1997年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的利潤還有50.6億元,一年後這一數據變為-4.26億元,1999年變為-18億元。相比於上一輪的數據,目前依然有數百元利潤的行業依然擔負著就業、GDP和稅收等諸多的社會責任,政府怎麼忍心讓其“破”呢?
然而,市場規律畢竟在起作用,當供應嚴重大於需求的時候,開采成本低的企業,一定會把高成本的企業排擠出市場。1998—2001年的煤價低穀期,全國共有5.8萬個煤礦被迫關閉,占到當時中小煤礦總數的73%。2002年,煤炭行業在全國大幅削減產能的情況下,最終實現了市場反轉,並迎來了之後的十年時期。
再看看目前的狀況,盡管煤炭需求量不斷下滑,但供應依然充足,高達3億噸的庫存更是前所未有。在環境容量日益減少、可再生能源替代效應加快和經濟增長乏力的多重因素影響下,去煤化的趨勢已然無法回避,但煤炭產能遲遲不能下降,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當前全國的顯性和隱性產能加起來可能高達50億噸,而去年官方給出的煤炭消費量僅為35.1億噸,產能過剩至如此程度,市場低迷也就不難解釋了。
維護煤炭主體地位的人士一再呼籲,我國固有的資源稟賦決定了未來煤炭依然是我國的主體能源,沒錯,煤炭的地位短期內的確無法替代,但這不等於煤炭市場會依然可期。
因此,在煤炭行業沒有實現大幅度減產、大量淘汰剩餘產能之前,靠政策扶持、稅收減免,隻能延遲行業反轉的時間,並讓所有人在這條船上沉淪掙紮。當前政府應該做的,不是如何拯救企業本身,而是做好企業破產整合後的人員救濟、安置及再就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