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效能手——陳勇
創新創效能手——陳勇
在同煤集團同忻礦的維修場地,總能看到一個身材瘦小、臉色黝黑的人,他經常帶領員工忙忙碌碌,修修補補。他雖相貌平平,但名聲響當當,被譽為創新創效“大能人”。他叫陳勇,來到同忻礦後,在維修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勇於革新攻關、創新創效,為全礦的安全發展和經濟效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創新創效大能人。以往維修支架全部外委,不僅費用高,而且周期長。在煤價下跌、成本下降的雙重壓力下,礦上千方百計挖潛堵漏,節支創效。在一無經驗、二無技術、三無設施、四無人員的情況下,他主動向綜采隊的維修大拿等人員虛心請教,詳細了解液壓支架的維修技術等知識。還走出去向支架廠家技術人員“拜師學藝”,了解支架的性能構造等,直到完全了解掌握。同時,積極籌備設備維修的場地、工具、招收維修人員等。他經常是白加黑、5加2工作,整個人瘦了一大圈。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8月5日,由陳勇帶領的人員成功修複了第一個特厚煤層綜放重型液壓支架,不僅讓這些“高大上”的支架在“土專家”麵前“低下了高昂的頭”,而且填補了礦上不能自修支架的空白,結束了支架全部外委修理的曆史,為礦上節約了可觀的維修費用。截至今年9月底,他帶領全隊人員累計修複液壓支架兩批235架,共節約維修費用4700多萬元。
精打細算降成本。針對維修所用的鋼材、配件、油脂等消耗較大的實際,陳勇號召大家精打細算過日子,要求員工把節約一度電、一滴油、一根焊條等體現在各個方麵。一次,他發現員工有好多焊條頭10厘米長便扔掉了。便為員工細細算了一筆賬:平均每天用3包,每包100根,一根35厘米,按每根節約6厘米,一年下來平均節約187包;以每包30元計算,一年便可節約5600多元。從而讓大家做到不論是一滴油、一度電、一截焊絲等,都養成了隨時、隨處、隨手節約的好習慣。他還用廢舊的角鐵、鋼板等焊接了“四個鋼鐵馬甲”穿在了揀矸場水泥柱子“身上”,在提高水泥柱子安全性的同時,還讓廢鋼爛鐵有了“用武之地”。對於皮帶硫化膠過期的處理,以往一般都報廢處理。而陳勇卻把過期的硫化膠壓製成長度為100-2400毫米不等的膠墊,使過期膠變廢為寶,重新派上了用場。
深鑽細研攻難關。陳勇是一個特別愛琢磨、特別肯鑽研的人。對於他發現了的問題,有一種不除問題誓不休的勁頭。2011年7月,陳勇在進行皮帶年度檢修更換滾筒時發現,由於111皮帶重錘箱重40多噸,需要七、八個壯實的工人輪流連續用吊鏈吊裝,中間還需要墊道木等工序,最快也得5個多小時才能完成,這樣不僅費時費力又費事,而且工人作業不安全。他經過深入研究、谘詢廠家,提出了用液壓係統替代人工拉吊鏈的改造方案。實施後,工人隻需輕輕按下按鈕,液壓係統不到3分鍾即可提起重錘,既方便快捷,又安全高效,還極大地提高了工人作業安全係數。此革新被評為同煤集團技術革新二等獎,並在全集團推廣應用。幾年來,陳勇先後參與大大小小的技術革新、小改小革120多次,提出各類合理化建議200多條。
耐心細致傳幫帶。人們常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而陳勇卻不這麼認為,他卻是恨鐵不成鋼。每當有員工向他請教問題時,他對員工都言傳身教,毫不保留。技術員小劉深有感觸,“陳隊長對自己的絕活、絕技、訣竅等維修技術及經驗從不藏著掖著,全部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大家,深怕大家學不精、學不透。”他還通過與廠家聯係、外出實踐學,與機電科等單位合作、結對交流學,開展勞動競賽、崗位練兵學等多種形式,為員工“充電、加油”。先後共培養出焊接、叉車駕駛、皮帶硫化等各類技術人才近60多名,有20多名員工還是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特別是為去年年底該礦剛剛成立的綜采二隊培養了一批急需的技術人才。
陳勇的臉上寫滿了歲月滄桑。多年來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傾注到了工作上,傾注到了創新創效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譜寫了當代礦工的優美讚歌。
(薛瑞新、鍾亮)
圖左一:陳勇正在帶領員工進行皮帶硫化前的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