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馨穎:憶一二九·中國青年
憶當年,戰火紛飛,中國青年大呼:“偌大的華北竟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憶往昔,曾記否。
八十多年前的往昔,比如今更冷。那是一種由心而生然後蔓延到四肢的寒冷徹骨,以至於最後讓人凍到麻木甚至僵硬。然而再冷的天氣也澆滅不了那群“中國青年”的熱忱。他們振臂高呼,他們滿腔熱血!他們用自己的呐喊,為這個注定不會平凡的冬天而添上了特有的旋律;他們用自己獨有的色彩,為這個徹骨寒冷的冬天,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隱約中,空氣裏仿佛還彌漫著血腥的味道,這個冬天不在是因寒冷而不知所措了。這一天,長江為之翻滾;黃河為之洶湧;白雲為之變色;狂風為之怒嚎!
那些個見證者,注定終生難忘!
那些個參與者,注定會被曆史所篆刻!
那些在敵人的威懾下高呼著口號,堅定地散發著傳單而不惜拋頭顱、撒熱血的青年們!是他們,在國家存亡的關頭振臂高呼,懷著赤子之心,誓死捍衛國家利益。是他們,在民族生死的毫發間,熱血橫灑,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他們,一群最可敬、可愛的青年,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去譜寫了青年的熱血豪情,以他們大無畏的勇氣,詮釋了“中國青年”的含義。
看今朝,須銘記。
八十多年後的今天,反觀當代的“中國青年”,習慣了安寧與平靜,反而容易忘記了那些苦痛。看看周圍,沉溺於遊戲無法自拔、沉溺於愛情無法自拔,沉溺於喧鬧無法自拔的人比比皆是。享有著優質的學習環境,占有著寶貴的大學資源,卻隻顧享樂;忘了學習,忘了發展自己,忘了作為“中國青年”的根本。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此話曾使無數中國青年為之激勵,而這些讓我們欽佩的熱血學子,不正是用生命踐行在這句話麼?同樣是二十來歲的風華正茂的青年,和八十年前的那群學生相比,我們是不是缺少了點信仰?我們是不是真的可以將往昔那沾滿鮮血與恥辱的噩夢遺忘?不,不能!我們不能忘記那些!我們不能沉浸在前輩拋頭顱撒熱血換來的安逸裏,在這個屬於我們的時代,我們也總要去做些什麼,即使比不得先輩那般的壯烈,但至少,無愧於心、無愧於天地、無愧於“中國青年”……
礦大學子,中國青年。
八十餘載風風雨雨,在曆史的衝刷中遺留下來的往往是靈魂深處最真實的東西。 2015年12月9日,當中國不再需要我們拋頭顱,灑熱血,上街遊行,華北之下已經足夠安放下一張安靜的書桌了,可我們――“礦大學子”依然沒有忘記那段曆史,把青春夢想融入偉大的中國夢,用別樣的方式紀念先輩“中國青年”,用自己的愛國熱忱詮釋“中國青年”的定義!
燈光落下,短襖長裙,整齊的中山裝,血紅色的旗幟。恍然間,仿佛我們來到了私立焦作工學院,來到了1935年12月9號的中華大地。當日本人開始加速蠶食華北的步伐;當國民黨政府還在變本加厲地苟且賣;當麻木的國民還沉浸在天朝大國的幻想中。一時間內憂外患,祖國危在旦夕!“偌大的華北竟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在那一張張群情激奮的臉上,我看到了信念與希望,盡管那時的中國滿目瘡痍,孱弱的祖國不知何去何從。至少有我們,有我們礦大學子,有我們“中國青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自由則國自由……”慷羌有力的朗誦聲如隆隆的鍾聲叩響了每一個礦大學子的愛國熱忱,也再次提醒中國青年們擔肩上所承擔的責任和使命,我們的存在就是為實現我國偉大複興而奮鬥!
礦大學子用其特有的方式紀念著一二九,致敬著那些為革命犧牲的人們,詮釋著作為“中國青年”的真諦!
憶往昔,曾記否;看今朝,須銘記。礦大學子,中國青年。
無論是八十多年前的往昔,還是八十多年後的今朝,我們——“中國青年”都用最獨特的方式捍衛這“中國青年”這四個字。
一二九,注定是不會平凡的而被遺忘!
一二九,注定不會淹沒在曆史的洪流之中!
一二九,注定了需要所有“中國青年”銘記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