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渭 塬:敬畏土地

作者:渭 塬 2015-12-17 20:27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發對土地有感情了,我越來越能從土地中讀出母親般的味道了。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對於土地並不陌生。小時候,在家鄉生活,天天與土地打交道,但從思想深處卻對土地存在著排斥感。因為,與土地零距離相處,並在土地上勞作,那是非常苦焦的事情。父母要從土地中刨食,我們也要跟在大人後麵學著幹農活,以獲得更多點的收成,好來支撐窮困的日子向前過著。
  農民的孩子,基本上是土裏爬泥裏滾長大的,但麵對著土地更多泛出的卻是酸楚,平生最大的夢想也是通過自身努力或者找著門路離開土地,去過城裏人的日子。土地是農民的衣食父母,農民卻把從土地上所取得的收益用來供養下一代,希冀他們遠走高飛,離開土地。社會現實和農民的生活窘境讓誰都懂得,不離開土地,就別想過上好日子。在世人眼中,已經把“打牛後半截”和“修地球”看作“沒有出息”的代名詞。
  事實上,土地是人類社會最為寶貴的自然資源,她養育了人類和世間的所有精靈,並使自然界形成了一個閉合的生物鏈,保持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生態平衡。《說文》講:“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又解釋說:“土”字的兩橫,“像地之上地之中”,那一豎是萬物出土之形。在早期的漢字“六書”造字方法中,象形的“人”字,像一個俯首朝向地麵的人的形體,也明確表達出先人對土地的崇拜、忠誠,以及不可與之須臾分離的關係。這些都揭示的是土地的本質屬性,反映了土地與人類的親密關係,道出了人類和所有生物都是依靠土地來繁衍生存的實質。
  中國長期處在農耕文明社會,以農耕為主的生產生活方式在中國延續了上千年,到了近代,社會生產力水平才下滑到比較落後的狀態。在中國曆史上,不管是什麼性質的社會形態,土地都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其間所發生的戰爭、爭鬥幾乎都是圍繞土地所展開的。原始社會時,土地歸氏族公有,氏族之間最終是強者兼並弱者的土地;奴隸社會,土地歸奴隸主所有,諸侯之間的戰爭既為爭奪奴隸,更為爭奪土地;封建社會,土地分為公有和私有,但不管是公有還是私有,土地都歸地主階級的代表——皇帝和王侯將相所擁有。皇帝封官鬻爵的實質就是在分封土地財富。新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土地革命戰爭,把土地從地主土豪手中奪過來,通過土改,分配給貧苦老百姓,使人民當家做了主人,充分調動了貧雇農革命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擁有土地便成為人民當家作主的象征。
  如今,我們實行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土地歸國家和集體所有。改革開放前,實行大鍋飯,阻礙了生產力發展;改革開放後,土地的承包權和經營權下放給農民,有效地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短期內就解決了全國人民吃飽飯的問題。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門打開,參與WTO遊戲規則的博弈,第三產業極大發展,商品流通更加充分,我們與世界經濟逐漸融為一體,在中國綿延了幾千年的小農經濟模式被迅速打破,以至於中國稍有風吹草動,世界也會跟著同頻共振。在這種形勢下,從直觀上感覺,土地於我們的生活似乎越來無關緊要,因為從每個個體的角度講,即便是不種地,也可以買到糧食、蔬菜、水果和食物,照樣可以像模像樣地生活。現在種地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大量的土地都由那些上了歲數的留守老人在耕種,年輕一代已經不願意單純依靠土地過日子了。
  我們的先人對待土地的態度要比當代人虔誠得多。列舉一些現象可以說明這個問題。土地神是農村最普遍供奉的神祇之一,其職能是保護本區的生靈和土地財產,並管治陰間的鬼魂。故而土地廟散布各地,每家每戶供奉土地神也是一種習慣,以此祈求衣食無缺,福澤無恙。許多農村對著大門的牆壁和照壁上都有神龕,供奉天地及曆代祖先、先師等,背景大多寫著“天地宗親師”。神龕旁邊常常鑲嵌著對聯,有的是“蔬食不忘天地德,布衣常念祖宗恩”,有的是“土中生百金,地內出黃金”,有的是“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等等,從中不難看出已經深深植入先人骨髓中的對於土地的那份敬重和感恩戴德情懷。每年三十,農村家家戶戶在祭祀祖先的同時,還要祭祀土地神、畜神、灶神等神靈,對土地神的祀奉,是中國農耕文明的遺存,也反映出我們先人對土地的依賴,以及虔誠之心。
  事實上,不管社會發展進步到怎樣的程度,土地都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即便是今天的社會分工達到如此精細的地步,即便是大量的勞動力持續不斷地從第一產業中解放出來,土地作為我們的衣食父母的實質卻絲毫沒有丁點改變。我們吃的糧食、蔬菜、瓜果和所有食物,又有哪一樣不是來自土地呢?還有我們住的樓房和使用的各種器皿及機械設備,哪一個又不是從土地中所獲得的元素和材料加工製作而成的呢?還有我們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沒有大地,哪裏還會有這麼多物質的存在呢?一言以蔽之,人在世界上生存的全部所需從源頭上都來自於土地。隻是由於社會化大生產的分工越來越精細的現象掩蓋了人類始終依靠土地生存的實質。以至於從表象上看,人們與土地的聯係不再那麼緊密,似乎離開土地,照樣可以優哉遊哉地活著。從本質上看,隻要人類社會存在,隻要社會繼續向前發展,那土地肯定是人類須臾都無法離開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
  大概正是因為土地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被一些假象所掩蓋,所以,現代人再也不像古人那樣敬畏和熱愛土地了。這實際是現代人的悲哀,因為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步伐,使人們在繼承了成千上萬年人類社會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文明成果的基礎上,中途很隨意地就能搭上時代進步的列車,繼續向未來前行。以致於現代人根本無從理解曆朝曆代的政治集團之間為了爭奪土地所進行的血雨腥風鬥爭的意義,當代人更無法設身處地目睹到土地與人類繁衍發展息息相關的最直觀景象,難怪人們對土地失去了敬畏之情,難怪人們把土地看得不再那麼神聖,難怪全社會都把倒買倒賣土地當成了發橫財、實現一夜暴富的重要渠道,難怪人們對於土地越來越持有高高在上的姿態,難怪人們會把土地折騰得越來越傷痕累累、千瘡百孔。
  人類社會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為了爭奪土地的鬥爭史,就是采取什麼樣的方式從土地上獲取生產生活資料的奮鬥史。土地是給人類提供生息繁衍所需養分的不竭源泉,土地滋養著人類社會從愚昧走向文明、從落後走向繁榮富強、從低級階段走向高級階段,土地是養育人類社會和自然界所有精靈、動植物及微生物的母親。現代人固然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祖先、感恩親戚朋友和周圍人,但缺失的卻是從源頭感恩土地的赤子情懷。土地是源,曆代先祖、父母和周圍的親朋好友,都是土地養育的兒女;我們日常的衣食住行和抗爭大自然所需的所有物質資料哪一樣又不是來自土地呢?正因為土地的默默無語、無私奉獻、不圖回報的大氣和接納,才使我們的生命能夠一代一代地向未來傳承。
  我經常喜歡去田野裏走一走,嗅一嗅泥土的芳香,沾一沾土地的靈氣。祖國的大好河山,不管是山地還是平原,不管是戈壁沙漠還是森林草原,不管是沼澤河流還是大海島礁,都是養育我們的慈祥母親。沒有廣袤的土地,中華兒女就無法順利繁衍發展;沒有遼闊的疆域,中華文明就無法傳承複興;土地養育著我們,也養育著世間的所有精靈。然而,不知從什麼時期候起,我們遺忘了祖輩的傳承,遠離了“敬畏”,淡化了對土地的情感,過度地從土地上索取,砍伐森林,破壞植被,占用良田,盲目擴張,喪失了對土地的起碼尊重,甚至把土地破壞得滿目瘡痍,致使土地沙化,氣候變暖,厄爾尼諾現象頻現,山洪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接二連三,都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事實證明,人類在對抗著自然和土地的同時,也在對抗著自己。我們一定要汲取這些血的曆史教訓啊!
  人類對土地的最高境界,應該是懷有一顆敬畏與感恩之心。我們敬畏土地,就要像對待母親一樣愛護祖國的每一寸河山!要樹立恒久的理念,全社會一起行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與土地建立起良好的人文關係,真正把土地當做哺育我們的“神靈”!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