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山西:改革推進換擋調整 煤與非煤同步轉型

作者:網絡轉載 2015-12-21 10:51 來源:網絡轉載

山西,北抵長城,南接中原,西依呂梁,東據太行,“表裏山河”,文明古地。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因優質的煤炭資源奠定了全國重要能源基地的曆史地位。新中國成立以來,累計生產煤炭150多億噸,占全國的四分之一,淨調出100多億噸,占全國的四分之三,為全國經濟高速發展提供了優良的能源資源。

  隨著全國經濟進入換擋調整期,以傳統能源產業為主導的山西調整更深,壓力更大,結構單一、資源枯竭、生態欠賬、腐敗頻發,矛盾集中,形勢嚴峻。

  按照黨中央“四個全麵”戰略布局,基於山西實際,山西提出廉潔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安全發展、統籌發展的“六大發展”思路。把轉型發展作為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問題,重點做好煤與非煤產業兩篇大文章。

改革權力運行 遏製“黑金”腐敗

  “能源短缺時代,國家需要大量優質煤炭資源。計劃經濟體製下形成的以行政手段為主導的資源管理體製、開發體製存在巨大漏洞。”一位經濟專家一語中的。煤炭管理體製改革,山西重在改革弊端,先行試驗。

  審批手續繁雜、中間環節冗多,資源配置行政化手段色彩濃重,煤炭企業稅費沉重,企業運行效率低,資源配置權力尋租嚴重。山西發生係統性、塌方式腐敗與能源資源開發、管理體製種種弊端密切關聯。

  “煤炭承擔的各項稅費曾多達近百種”。煤炭市場過剩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企業負擔越來越重,“各級、各類部門,明的、暗的,不知道有多少‘吃’煤人。”

  2014年,山西率先啟動煤炭清費立稅改革,取消省定行政事業性收費、取締違規收費項目,規範保留涉煤收費。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推進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合理確定資源稅稅率。通過多項改革,減輕煤炭企業負擔320多億元,噸煤降低成本40元。

  煤檢站,設立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山西小煤礦林立,市場秩序混亂,煤檢站的主要職能是查驗票據、稅款證明等。幾十年來,煤檢站對防止私挖濫采、偷漏稅金、遏製惡性競爭等起到積極作用。但煤檢站政企不分、手續繁雜、滋生腐敗的弊端越來越突出,嚴重阻礙了市場化進程。

  改革應時推進。去年,山西全麵實施煤炭銷售體製改革,撤銷各類站點1487個,煤企稅費負擔率由14.6%降至10.6%,為企業減負近百億元。煤礦企業負責人稱,“這項改革措施是近年山西煤炭領域最大的‘改革紅利’。”

  煤炭行業審批體製不合理是滋生資源腐敗的重要原因。山西一位經濟專家說:“有的煤礦審批時間長達數年,審批史就是一部‘血淚史’。”煤礦生產經營需要辦理“六證”,但“六證”分屬不同部門管理發放,許多煤礦派專人長年負責“跑證”,往往這個證跑下來,那個證又過期了。

  今年8月,山西發布《山西省煤炭行政審批製度改革方案》,內容包括精簡事項、下放權限等。今後,煤礦建設項目行政審批事項從63項精簡合並為38項,煤礦“六證”簡化為“三證”。審批清單不僅向社會公布,而且實行“誰審批、誰負責”,“誰監管、誰負責”,終身追責,責任倒查。從煤礦項目審批的前期準備、核準、開工、竣工驗收各階段減少審批環節,規範審批行為,實行陽光運作,加強監督製約,涉煤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和企業事務性負擔均減少1/3,審批時間縮短一半以上。

  推進煤炭資源市場化配置改革,研究編製《煤炭資源出讓轉讓管理辦法》,今年將重點圍繞構建現代化市場交易體係,加快建立完善煤炭礦業權一級市場,對新設立的煤炭資源礦業權采用招標、拍賣、掛牌等市場競爭方式出讓。進一步完善煤炭資源二級市場,並推進共生伴生礦產資源礦業權一體化配置改革。

立足“煤炭革命” 推進清潔轉型

  2003年11月隆冬,時任浙江省省長率隊北上山西簽署購煤合同,以緩解“能源荒”;2015年7月盛夏,山西產煤大市臨汾市市長帶隊南下中、東部5省推銷煤炭,以破解“賣煤難”。

  從“省長北上”到“市長南下”,煤炭行業發生巨變。十年前,各地“煤荒電荒”頻發,十年後,一噸煤利潤“買不了一瓶礦泉水”。麵臨市場困局和環保約束以及國家結構性“降煤”戰略,煤炭行業何去何從?

  山西提出包括煤炭管理體製、消費、供給等在內的“煤炭革命”,推進煤炭產業向市場主導型、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延伸循環型、生態環保型、安全保障型“六型”轉變。

  變“挖黑色煤”為“輸綠色能源”。今年6月,跨越1100多公裏、途經6省的“晉北-南京”特高壓工程在朔州開工。這是首條以山西為起點的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該工程建成,有利於促進山西能源基地開發與外送,以輸電替代輸煤,推進火電、風電聯合外送,實現風電等新能源大範圍消納,同時保障華東地區電力安全可靠供應及大氣汙染防治。

  也是在煤電大市朔州,承擔向京津唐地區供電任務的神頭一電廠“脫胎換骨”,一批老舊發電機組今年成功爆破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達到燃氣標準的“綠色機組”。

  燃煤發電排放向燃氣標準“看齊”。今年,山西對火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的資金支持比去年增加2至3倍,要求提前3年完成改造。到2017年,晉電外送通道陸續建成後,山西火電也將全麵“由黑轉綠”。

  在山西科技創新城,30多家國內高端煤基科研機構正在加緊入駐和建設。以科技創新打造全國煤基科技高地,實現煤炭產業高端轉型,成為山西煤炭行業轉型戰略。

  10月,全球規模最大的煤礦乏風利用項目在山西潞安集團高河煤礦建成投產。潞安集團瓦斯研究院副院長賈劍介紹,這個項目可把低濃度瓦斯轉化為2億千瓦時的電能,每年減少14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

  這是高河礦“采煤生態鏈”的一個環節。煤和礦井水、瓦斯、煤矸石、發電餘熱等附產品基本循環利用。賈劍介紹,今後煤礦的目標是實現礦井“零排放”。

  過去廢棄的煤矸石,如今成了“金疙瘩”。山西現存煤矸石12多億噸,可產生3.5億噸優質動力煤的熱量,但長期堆棄,既浪費資源又汙染環境。自去年國家能源局委托山西核準低熱值發電項目以來,山西為2000多萬千瓦機組發放“路條”,發展煤矸石等低熱值煤發電。

  鼓勵煤電一體化發展,推進煤電關係由“背靠背”走向“肩並肩”。利用體製改革解決市場矛盾。目前,全省20萬千瓦及以上主力火電企業中,80%以上實現煤電聯營,國家五大發電集團分別與省內主要煤炭集團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協議總量達到4億多噸,省調主力發電企業中,未實現股權聯營的發電企業,全部與省內煤炭企業簽訂長協合同。

跳出“煤堆” 挖掘文化旅遊資源

  煤炭始終是山西重要的比較優勢之一,拋棄煤炭談轉型並不現實。推進“六大發展”,關鍵做好煤與非煤兩篇大文章。“要跳出‘煤堆’發展非煤產業。”

  山西提出發展文化旅遊、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食品醫藥和現代服務業等七大非煤產業。文化旅遊產業優先發展。

  多年來,山西煤炭資源嚴重“透支”,但許多優質文化旅遊資源卻“養在深閨人未識”,“叫好不叫座”。

  山西有3處世界文化遺產,6座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40個國家級曆史文化名鎮、名村。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高居全國第一。古代壁畫、古代彩塑均居全國第一。宋遼金以前地上木構建築120座,占全國同期木結構建築總量的75%。

  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山西“三個一”曆史文化資源令人自豪:一座都城“襄汾陶寺”,樹起5000年中華文明偉大豐碑;一堆聖火“芮城西侯度火燒骨”,把我國範圍內人類用火曆史推前100萬年;一縷曙光垣曲“世紀曙猿”,使類人猿出現時間前移1000多萬年。

  山西把文化旅遊產業作為破解“一煤獨大”困局的重要轉型戰略。今年6月,山西出台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建設旅遊經濟強省11條措施。各級旅遊部門分赴國內外推介、參展,促進文化旅遊資源“好酒走出深巷”。

  山西通過區域旅遊合作促進境內外市場推廣,推進“互聯網+旅遊”融合發展,提升智慧旅遊建設水平,正在形成新媒體營銷等一係列、多元化發展方式。11月中旬,太原旅遊率先推出“一路樂”手機APP,實現了十大觀光社、大西高鐵沿線旅遊局門戶網站以及全市賓館、社區、景區70多台旅遊觸摸屏的鏈接。

  轉型措施使山西旅遊業迸發巨大活力。今年前三季度,山西旅遊總收入超過2587億元,同比增長21%,接待國內旅遊者人數2.7億人次,增長20%以上。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