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鴻:走出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
走出企業文化建設的誤區(言論)
秋 鴻
如今,不管走進那個單位,幾乎都能感到企業文化建設氛圍。碰見所有的企業領導和管理者,幾乎都大談企業文化建設之道。文化致勝成為最時髦的熱點話題。從本世紀初剛剛刮起企業文化建設之風至今,不覺十幾年過去了,真正靠文化建設發展起來的企業能占幾何?絕大多數仍然山河依舊,甚至麵對市場大潮的衝擊舉步維艱。昔日那種到處參觀取經回來想方設法出文化出亮點出經驗出成果的輝煌給人一種曇花一現和一陣風的感覺。是不是企業文化建設是形而上學的玩意兒中看不中用?不是。因為一些單位的企業文化建設走進了誤區。
不下功夫做基礎性工作,總以為搞企業文化是捷徑。以至陷於塗脂抹粉擺花架子,看起來驢糞蛋外麵光,企業的管理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這是第一種。
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和長期性認識不足,甚至提出“一年見成效、兩年上台階、三年大變樣”的建設規劃,結果是一哄而上;一年鬧哄哄,兩年一陣風,三年無蹤影。這是第二種。
不下功夫“做”,卻沉醉於“說”,牌板燈箱、櫥窗標語、文化理念搞得鋪天蓋地,企業內部沒有根本性變化。甚至以為企業文化主要是妝門麵給人看的。這是第三種。
到處參觀取經,回來照搬照套,完全不研究結合本單位的實際,甚至生搬硬套、削足適履,把企業文化建設搞成一鍋夾生飯,錢花了不少,功夫也費了老大,效果卻差強人意。這是第四種。
不從最基礎的一線職工抓起,而是僅限於各級管理幹部,以至於廣大員工對企業文化一知半解或稀裏糊塗,把本該全體員工普遍認同的企業文化建設搞成了隻有少數領導者和管理者能說出個大概的“陽春白雪”的“官文化”。這是第五種。
三年兩頭變花樣,換一任領導就變調換樣,一任領導搞一套,都想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獨樹一幟,以至於下麵無所適從,企業文化建設也缺乏連續性一貫性,更談不上可持續發展。這是第六種。
管理者自己對企業文化建設一知半解,又不下功夫鑽研,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開口滿腔套話、官話、大話,一級一級開會下文件,企業文化建設停留在文件和會議上,沒有一套完全適合本企業的指導方針和具體方法,完全是一筆糊塗賬。這是第七種。
人家搞理念咱也搞,人家抓文化咱也抓,忙於跟風隨大流,在對企業文化建設還一知半解僅僅限於書本上理論上的時候就一哄而上鋪開攤子,結果企業文化建設跳不出一緊二鬆三垮台四重來的怪圈。這是第八種。
昨天上邊讓搞標準化咱就抓標準化,今天上邊讓搞企業文化咱就搞企業文化,始終唯上,緊跟上級不犯錯。從來不深入研究本企業的實際和特點,沒有把上級的方針政策和本企業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功夫沒少下,虎頭蛇尾,效果總不佳。這是第九種。
還可以舉出一些,主要有以上九種。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如果對企業文化建設沒有正確的認識,難免走入誤區,不僅勞民傷財,而且會對企業文化建設抹黑,甚至會使員工對企業文化產生“花架子”“表麵文章”“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等誤解。所以,務必走出誤區。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建設之路才是正確的,雖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用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提出的“三個有利於”來比照,如果把“是否有利於企業效率效益的提高,是否有利於企業綜合實力的增強,是否有利於提高員工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作為衡量的尺度,是不是就少走一些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