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煤起家的英國,為啥要關閉所有煤礦?
【環球網綜合報道】18日,有媒體報道英國最後一個深井煤礦kellingley正式關閉,意味著過去三百年作為英國工業命脈的煤炭產業徹底告別曆史舞台,它被悲情地打上“一個時代的終結”。同樣,曾經年產一億噸的英國Maltby礦井也在2013年關閉了自己產業。其實,在過去六十年間裏,英國的煤炭產業已經在逐漸衰退,並且不斷縮減了開采礦井數量。
早在19世紀末期,美國因電力技術和石油技術得到迅猛發展,然而在它對岸的英國仍然耽溺在蒸汽時代的舊技術裏,沒有意識到新型油燃料的重要性。雖然此時它憑借煤礦產業仍牢牢占據著世界霸主的地位,但已呈現頹唐之姿。
進入二十世紀之後,一戰的爆發給英國煤礦業帶來了沉重影響。當時的英國雖然煤炭產量居世界前列,但是工業技術低,采煤業仍然使用鐵鎬和鐵鍬等落後的生產方式,再加上英國有3289個礦井,分屬1589個企業,眾多小煤礦企業的存在使新技術難以推行,人力仍是主要生產力。
經營分散、生產技術落後、戰爭等,導致英國煤炭業越來越不景氣,企業的利潤空間降低,這促使許多礦主不得不關閉一些效益低下的煤礦。礦主們還提出降低工資10%、延長工作日一小時、拒絕固定最低工資標準的要求,這引起礦工們的強烈不滿,並在1926年發生了百萬工人大罷工。他們認為隻有國家介入到煤炭領域中,工人的權益才能得到保障。
二戰結束後,英國工人呼籲煤炭國有化的呼聲越來越大。英國工黨理論家柯爾認為“煤炭工業明顯地應當社會主義化, 因為在私人管理下, 它既不能給消費者提供公道的廉價的煤, 也不能維持礦工的工作和付給它雇傭的人適當的工資。”
1947年,英國政府對煤炭行業實施國有化,成立國家煤礦管理總局,將1000多個私營煤礦企業收歸管理總局管轄,確保以適當的價格提供煤炭。在英國煤炭國有化初期煤炭產業的確得到了發展,再加上戰後西歐各國正處於經濟恢複狀態,對能源需求大,這一時期英國煤炭業再次進入黃金時期。政府開始改建、新建、共建礦井工程,致使英國的礦井規模甚至超過了1947年的曆年水平。在1947年~1956年十年期間,共改建礦井250個,新建礦井20個。盡管如此,1955年~1956年期間,英國國內煤炭仍然消耗量巨大,政府還需從國外進口煤炭彌補國內不足。
然而1952年的倫敦煙霧事件讓英國政府意識到燃煤所帶來沉重的環境危害,在進行調查、研究之後,政府在1956年出台了《清潔空氣法案》,法案規定了禁止黑煙排放,升高煙囪高度,建立無煙區,並在無煙區對家庭壁爐進行改造,更換煤炭燃料等措施。政府對環境的幹預很快使國內煤炭消耗量降低,供不應求轉變為供大於求。1 9 5 6 一1 9 5 9 年間, 煤炭消耗量減少了2 . 8千萬噸,到1 9 5 9年年底, 全國積存過剩的煤炭已高達36 千萬噸。
因此,全國煤炭局不得不對國內煤炭產量進行削減,裁員十二萬人,再次關閉一些產量較低的煤礦。
進入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之後,北海油田的發現促使英國政府轉變能源結構。同時煤炭管理中存在嚴重的官僚化傾向,生產動力不足,生產效率低下,政府為了確保國內生產廠商的利益還要給予這些生產商大量補貼。1974年~1975年英國政府對煤炭工業的補貼達到1.406億英鎊,並且還強製電力部門和煤炭企業簽訂合約,保證煤炭的供應。
還有一個顯著問題就是煤礦工人的塵肺病。伴隨著礦工工人對自身健康關注的增加,工人對采煤這一高危作業的補貼要求越來越高。1947年之前政府就有要求私企需要對塵肺病人進行補貼。根據Arthur McIvor 和Ronald Johnston在《Miners' Lung: A History of Dust Disease in British Coal Mining》一書中的資料顯示:1930年之前的3 年中,煤礦主對矽肺病礦工的補償金額每年為10 萬英鎊,但到1937 年,僅聯合無煙煤公司用在矽肺病工人的賠償金額就高達80 萬英鎊。二戰後煤炭國有化也隨之將這個問題轉嫁給政府,再加上英國戰後福利國家製度的建立為塵肺病礦工提供了諸多社會保障,政府還需要投入巨資降低灰塵和研究塵肺病的治療,這更加劇了煤炭工業的財政赤字程度。如1974 年全國煤炭委員會為包括塵肺病補償在內的福利項目增加了5250萬英鎊的資金。而這一年煤炭工業的財政赤字從1973 年的8370萬英鎊上升到1.307億英鎊。
國產煤炭的競爭力越來越差,政府負擔不起高額的虧損補貼,種種問題讓英國政府意識到煤炭國有化對於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是不現實的。
八十年代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相的保守黨政府上台之後越來越想甩掉國家煤炭工業這個“燙手山芋”。她奉行“自由市場”政策,鼓勵國營煤礦業關閉那些效益低下的煤礦,從而合理配置國家對礦業的補貼。
1981 年初全國煤炭委員會控製的煤礦有211 座,到1982 年初已關閉了11 座礦井,接下來的一年中關閉9 座,1983 年到1984 年期間關閉21 座,大量礦工因此失業,這也導致政府和煤礦工人爆發激烈衝突,1984年6月,在南約克郡的歐格裏夫(Orgreave),警方與罷工者發生了總人數一萬以上的衝突,被稱為“歐格裏夫戰役”。
撒切爾政府已經做好和罷工工人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為了防止罷工帶來的影響,撒切爾甚至貯藏好電力公司一年所需要的煤礦。她放棄對塵肺病人的“充分就業”政策,通過提高煤礦工人的裁員補償金鼓勵煤礦工離開煤礦。最後這場戰役以罷工工人失敗而告終,撒切爾得以順利對煤炭行業進行私有化改革。1985 -1986 年度,有36 個高成本礦井被關閉,煤礦勞動力下降了33 000 人。
1994年,英國煤炭工業正式告別國營進入私營化。英國煤炭公司從政府手裏接下這個爛攤子,除了政府對煤炭的補貼被取消之外,還要應對進口煤礦的低價競爭。1989年英國進行第一次電力改革,將原有的12家地區供電局私有化,成立了獨立的地區電力公司。私有化之後的電力公司不必再被政府用行政手段強製購買國內的高價煤,英國國內的煤炭瞬間沒了優勢。盡管英國電力公司與煤炭公司簽訂了五年的供煤112億噸的協議,但是在內外夾擊下,1992年英國礦井數隻剩下50個,礦工人數減少到5.83萬人。
到1998年,英國煤炭公司建議再關閉31對礦井,而這將導致三萬工人失業,隨即遭到了社會的強烈反對,就連當初奉行自由市場的保守黨內部也產生分歧。政府在邀請國內外多家能源公司進行03manbetx 研究後認為,具有競爭力的能源能為市場提供最優選擇,國家能從有利的價格中保持穩定、持續的能源供應。至此,英國隻剩下20餘座煤礦,產量僅5000萬噸,煤炭在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僅占7%。
英國煤炭公司積重難返,去卒保車,砍掉煤炭產業,對業務進行拆分重組,期望創造“後煤炭經濟”時代
除此之外,私有化之後的英國煤炭公司還要負擔煤礦工人高昂的工資成本和養老金。早期英國煤礦開采得益於廉價的開采成本,但隨著那些易開采,成本低廉的淺層煤炭的急劇減少或是枯竭,煤礦的開采條件更加惡劣,礦工的工資幾近成本的60%。不僅如此,英國煤礦公司還承受著高達4.5億英鎊的養老金赤字負擔。
2011年它旗下的煤礦Daw Mill因發生02manbetx.com 致人死亡而被法院裁定賠償120萬英鎊,雖然當時法院有考慮到英國煤炭公司正因虧本麵臨財政困難而減少了賠償金額,但仍然重創了英國煤炭公司。2013年這個煤礦又發生火災02manbetx.com ,損失了價值100多萬英鎊的設備,這無疑又再次給這家艱難生存的公司雪上加霜。
根據英國The Coal Authority的資料顯示,英國深層煤礦開采總量從2009年的749.6萬噸下降到2014年的368.5萬噸,近乎減少了一半。2013年煤礦僅占當年礦業總產值的2%。煤炭工業作為夕陽產業已不再能吸引投資商的目光,銀行對煤炭商的放貸意願急劇下降,英國煤炭公司在貸款和債務的重壓中舉步維艱,英國政府允許市場機製來決定未來能源供應的博弈終究使英國煤炭產業落下餘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