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全、穩總量”背後的故事
“保安全、穩總量”背後的故事
攝/文 王英達 本報記者 後 方
廣袤的礦坑,電鏟在司機的操控下,正精準、穩健地揮舞著“長臂”,一鏟接著一鏟地剝離煤炭和富礦。然而,在這樣火熱的工作景象中,采礦設備平穩、高效運轉,持續為煤、油生產做出貢獻的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12月22日下午5時,西露天礦坑下東區開采現場,前來接班的電鏟司機王洪海、副司機張弘,來不及平整一下很喘的氣息,就立刻對111#電鏟開始了檢查。“鬥杆、勺牙沒問題。”“提梁組件完好。”……他們倆人一邊用手錘敲敲打打,一邊對所檢查的部件進行手指口述,同時把相關內容認真地記錄在冊。
“那幾個容易發生故障的位置一定要進行重點檢查。”當天負責盯守現場的采剝段采剝隊支部書記董慶中在一旁不時地叮囑道。“書記,所有注油點都已經加完油了。”工作服上散發著一股機油味的張弘從電鏟的另一側走了過來,向董慶中彙報道。
電鏟由很多配件組成,結構比較複雜,為了確保它的完好率和實動率,員工在上鎬前的檢查維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對此,董慶中感慨地向記者說道:“別看電鏟個頭大,如果作業過程中有一顆小螺絲鬆動,設備就有可能‘掉鏈子’。所以,針對員工在檢查中容易忽視的部位,我們專門總結出15個重要檢查點,盡最大可能從源頭上消除影響電鏟正常作業的安全隱患。”
在接下來的交談中,董慶中說:“現在馬上就到年底了,為了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圓滿完成礦裏下達的煤、油生產任務,首先就得在設備養護的環節上做足文章。就像戰士打仗之前要檢查好槍支彈藥一樣,對我們來說,采區就是戰場,設備就是武器,‘武器’好使,才能打贏這場生產‘攻堅戰’!”說到這兒,董慶中的語氣愈發堅定。
正如精彩的舞台表演背後,依靠的是幕後工作人員精心準備和用心布置一樣,西露天礦全力向煤、油生產目標挺進的背後,也正是這些平凡而又敬業的員工們用自己的默默付出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撐。
圖為員工檢修設備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