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冬天的故事
其實今年入冬遲,天氣不算太冷,我們小區也如期供上了暖氣,家裏非常暖和。閑暇之餘,思緒一下子回到了兒時的冬天。
我的老家在秦嶺之南,秦嶺的陰雨寒流雪天居多,氣溫低寒,多加幾層衣服還是感覺時時寒意。秦嶺南麓,天一冷得厲害,農村人家就坐熱炕。也許因為那時生活水平差,就覺得冬天天氣特冷,雖然那時父親在外工作,但家裏生活同樣很拮據。那時候我們老家人過冬不用煤而是木炭,因為秦嶺山中多是樹木,人們就把樹木燒製成木炭儲存到冬天過冬,也沒有像今天的大鐵爐,家家戶戶就用壞了的盆,裏麵裝上半盆灰,上麵放著木炭火取暖。
冬天天不亮,在父母的催促下,洗把臉,就帶著準備好的火盆(將用壞的洋瓷盆邊上鑽幾個洞用鐵絲擰起可以提)、柴禾、鬆油、木炭,相互召喚著奔向學校。上課時就把盆放在桌下,腳踩在盆邊上,有時上著課就聞到燒糊的味道,那是有的孩子不小心棉鞋燒著了。還有搗蛋的學生在兜裏裝點苞穀或者豆子,埋在灰裏,時不時傳出“爆哧、爆哧”的聲響,孩子們就會哈哈大笑,老師就會追問是誰的火盆再蹦爆米花,然後疼愛的告訴孩子想吃下課再蹦。一節課後,火盆裏的火有點瀉,孩子們就把火盆提到教室外麵加上木炭,提起火盆掄開胳膊使勁甩起來,不一會,火盆裏的火苗呼哧呼哧往上竄。
課間十分鍾,孩子們靠著牆排成隊,喊著號子,相互撞著“擠油油”;或提著單腿比跑“跳拐拐”;歡樂簡單的遊戲伴隨著笑聲驅走冬天的寒冷。
三十多年過去了,人們的生活改變,充實的生活、良好的學習環境,再也不用孩子自己去為過冬而奔忙。然而單調的學習遠離了樸實的生活,動畫片、電腦遊戲代替那古樸的遊戲,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親情無限的溺愛、豐富的物質給與,增長了孩子的依賴心理。雖然社會、學校和家庭不斷地進行教育,但現代環境很難一下子改變孩子的觀念,因為他們覺得那個時代不屬於他們。
冬天真的不是那麼的冷,隻是人們習慣了對優越環境的依賴,缺少了適應自然環境的勇氣!年複一年,秋去冬來,孩子們的冬天還會有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