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巧林:餃 子
中國的飲食文化注重情趣、講究美感、風味多樣、因地而異、四季有別。餃子不僅北方人喜之,南方人同樣愛之,堪稱國人日常飲食之最,也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
餃子厚積薄發,不慌不忙,不期望瞬間化繭成蝶,而是穩紮穩打,耐心走好每一步。先是和麵,麵粉適量加水後,反複用力搓拌揉合使其軟硬適中,均勻揉合後,不能即刻就用,還要醒上一段時間,讓麵粉充分吸水融合,發揮其韌性和粘性,捍出來的麵皮才滑順服帖、有勁道;後是拌餡兒,需要極具耐心地將各種餡料洗淨切碎,慢慢的、一點點兒加入調料,筷子向一個方向攪動,才能融合均勻;再有下鍋時,不能大火猛煮,要中火慢滾,否則,定會皮兒破湯兒渾。餃子,不急於展現自我、揚名天下,而是一步一步,聚集能量,不怕揉壓、不怕挫折、不斷總結、反省(醒)磨合,踏穩每一層台階,在適宜的時候,到達山巔,炫出最璀璨的光彩。
餃子包容平和,胸懷寬廣、大度海納。豬肉、羊肉、牛肉、雞蛋、土豆、白菜、蘿卜、南瓜、芹菜、茴香、蘑菇等,或葷或素,不受拘泥,依個人喜好而搭配,均可為餡兒,種類繁多,皆獲讚譽。不乏有好事者拿尖椒做餡,欲用辣的剛烈改變餃子的美譽。尖椒被一刀刀剁碎,氣焰不得不有所收斂,在精鹽、生抽、五香粉的相擁浸潤下,尖椒慢慢被友情感化,不由得淚流滿麵、身形委頓。尖椒的威猛一點點兒化成柔情,刻薄一步步變為寬容。
餃子低調,外貌平凡,樸實無華,不高調喧囂,盛氣淩人,而是將豐富的內涵隱藏於心。餃子顏色潔白單調、身形簡約,沒有華麗外衣,亦無驕人的身姿。細細品嚐、慢慢回味,餃子的餡兒和調料,與麵和諧地筋脈相通,相互配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韻味悠長。餃子不像西餐的披薩,如濃妝豔婦,把奶酪、玉米粒、黃油、番茄醬等顯赫在臉上;也不似西餐的漢堡,雖有遮蓋,但肉餅卻欲蓋彌彰。餃子似田野少女,雖無粉無飾,卻清麗可人、魅力十足,又似儒雅書生,隻一襲長袍,卻內心澎湃、才氣橫溢。
餃子胸有大誌,英勇堅強,不畏磨難。麵對一鍋滾燙的開水,餃子沒有退縮、沒有畏懼,毅然飛身一躍,把高溫看作自己成熟的催化劑、把痛苦轉化為成長的力量。滾水冷笑,與爐火合謀,用水、用汽把餃子激蕩得上下翻滾、頭腳倒置、痛不欲生。餃子卻咬緊牙關,信念堅定,挽手團結,齊唱前進之歌,雖高溫難耐卻笑對人生,即使煎熬仍勇往直前。
餃子富有感情,極具人情味,帶來溫暖、喜慶與希望。年歲“交子”,辭舊迎新,窗外,北風蕭蕭,寒氣淩人;窗內,爐火熊熊,溫暖宜人。一鍋餃子,熱氣騰騰,所有的思念與祝福,都被包進了鼓鼓的餃子裏。一家老少圍聚桌前,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一個餃子一片濃情,再伴隨鞭炮陣陣,帶給人們對未來的無限美好希望。
現在,幾個餃子,就靜靜地躺在麵前的盤子裏。想起餃子的種種品格,難以下箸。餃子卻笑了,用目光鼓勵:來吧,來吧,讓我騰身一躍,粉身碎骨,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