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獲知識 比武漲技能
2015年,晉城公司曆經風雨考驗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轉型已進入深水區,工作重點由推進煤礦建設轉向提高煤礦生產經營能力,煤礦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管理理念的轉變對煤礦從業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機電部積極響應公司號召,在2015年初積極製定培訓計劃,在年中籌措組織機電係統7工種技能比武,以及機電運輸係統知識競賽活動。從4月開始到11月結束曆時8個月,一年時間內機電部組織培訓和比武實踐到達560餘人次。培訓和比武內容涵蓋了機電運輸大部分工種,通過組織活動不但使煤礦職工獲得學習實踐的機會,更是市公司機關部門對未來職工素質提升方向的一次摸索。
機電部針對年頭及年中晉城公司接連發生因無計劃停電停風導致煤礦瓦斯超限的問題組織兩場煤礦通風機司機專場業務培訓。同時把通風機司機納入了技能比武之列,通過培訓及技能比武不但提升了崗位司機的業務能力,同時增強了崗位司機的責任心,提升了在崗人員士氣,在2015年的下半年公司的無計劃停電停風由之前的平均每月3次,降低到後半年未因停電停風造成瓦斯超限02manbetx.com 的發生。
從6月19日機電技能比武的第一次理論考試開始,晉城公司的年度機電運輸技能比武大戲就正式拉開了帷幕,理論考試的淘汰率為53%,一共7個工種總計230餘人參加理論考試,其中選取每個礦各工種的第一名作為實操比武選手進入最終的比武環節。截止10月本次技能比武結束,共產生崗位技術標兵7人,崗位技術能手14人,三等獎21人。這批參賽選手的脫穎而出將會為下一步煤礦優秀班組的建設注入一針強心劑和營養液。通過煤礦隊組的傳、幫、帶作用將使各崗位優秀員工發揮出“領頭羊”的效果,全麵提升煤礦班組質量。
在理論考試期間,雖然各礦都派出了選手進行參加,但是明顯可以感覺到的是,參賽人員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在考試過程中也可以發現很多參賽人員在前期的準備不是很充分,很多應知應會的問題也顯的無從下手。在兩次理論考試結束後我們在機電部開了一個內部交流會,主要討論方向就是為什麼參賽人員的積極性不高,通過大家的認真討論,我們總結出員工積極性不夠的三點原因:1、不想學:在煤礦現場工作過的人員都知道,對於在自己“一畝三分地上的東西”崗位司機了如指掌,但是出了自己的管轄範圍就是愛答不理。2、不多學:具體在一線操作設備的人員都覺得隻有我能保證設備不出問題,每班可以正常運行,設備的原理以及控製方式不知道也無所謂。3:混日子:進入2015年之後隨著行業深冬來臨無論市公司、還是煤礦都存在欠發工資的情況,工人們放假成為常態,心浮氣躁之風愈發嚴重,很多人抱著給多少錢幹多少活,不發工資就混日子的想法。原本技能比武和知識競賽隻計劃在結束後給各工種優勝選手頒發榮譽證書進行鼓勵,但是針對目前的這種狀況我們部門內部集思廣益,最終決定要在比武結束後給優勝選手進行物質獎勵,同時對於本次在技能比武和知識競賽中取得成績的選手進行資料備案在以後的班組長、區隊長選拔中優先選用。隨著通知的下發,在之後的實操比武中可以明顯的感覺到各進入實操比武的參賽選手都抱著巨大熱情,有一些煤礦選手甚至提前兩三天去實操比武場地進行現場查看和進行提前預演,通過實操比武提升的不僅僅是員工的業務能力,更是讓晉城煤銷係統各礦的員工看到了公司在轉型發展中所展現的積極態度,對於提升各煤礦職工士氣起到了吹風助燃的作用。
時間進入11月,在怡賓樓進行的機電運輸知識競賽活動中,各參賽隊伍憑借著對於題庫的充分了解,在競賽現場閃現著耀眼的光芒。今年機電運輸知識競賽的題庫多達875頁,麵對如此浩瀚的題庫,作為出題人的我們在知識競賽前心裏都在“打鼓”,如果競賽現場接連出現搶答題無人搶答的狀況時該怎麼辦。抱著焦慮我們拉開了知識競賽的大幕,令人倍感振奮的事情出現了,在比賽現場上,無論是主持人的機智幽默、還是競賽選手們熱情萬丈的答題氣氛,在現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2015年的機電運輸技能比武及知識競賽,不但得到了係統煤礦廣大職工兄弟們的支持,同時也得到了機關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在決定為獲勝選手進行物質獎勵之後,公司各級領導積極與公司財務進行協商,最終同意了機電部的要求。公司各級領導對於在日後班組長、區隊長的選拔中優先選用技能比武優勝選手,再次為本次的比賽送來“冬日豔陽”。在知識競賽的賽後頒獎環節,晉城公司黨委書記張平原對本次知識競賽的成功舉辦表示了肯定,同時表示晉城公司正處在轉型的艱難時期,現場獲獎選手都是煤銷係統安全生產的基石,對比五大集團我們的基礎比較薄弱,業務能力還略有不足,隻有努力提高自己專業素質能力,才更好的為企業發展、為自己發展奠定基礎。
雖然2015的年機電運輸工作已經圓滿完成,但是反省自身,我們還是有很多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比如對於現場培訓,對於實操比武環節中各礦因設備不統一所造成的評分標準不統一問題等等。對於2016年我們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不但要加強煤礦職工的現場培訓力度,更要在增強煤礦員工的安全意識上下功夫、做文章。
(機電部 柴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