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煤化:讓煤炭變身清潔高效“新”能源
《陝西領導參考》西安訊:煤炭,曾是推動工業文明發展進步的“烏金”,也是支撐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然而近年來,煤炭被認為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在環保和市場雙重壓力下,煤炭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特點,決定了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短期內難以改變。而對於曾經高度依賴煤炭能源的高能耗企業來說,天然氣盡管環保優勢明顯,鍋爐拆改和使用成本都相當高昂,企業亦因此陷入兩難之境。
在此背景下,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新型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陝煤化新能源”)以改變煤炭現有利用方式為突破口,從解決煤炭直接燃燒帶來的環境問題入手,為煤炭企業和高能耗企業同時尋求新的出路,做出了有益的嚐試。
用好煤炭可讓排放與天然氣媲美
2015年,位於鹹陽市新興紡織工業園區內的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新型能源公司熱能動力中心開始為園區的部分企業提供集中供熱。該中心使用微米級的煤粉為燃料,經爐膛燃燒、過熱、除塵、脫硫等十餘道環節,出渣率僅為1%。10月19日,鹹陽市環境監測站對該供熱中心35T和75T粉煤鍋爐煙氣排放情況的抽檢結果顯示,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三項排放指標均低於國家標準中規定的天然氣鍋爐排放標準。
“用好煤炭,其效能確實可與天然氣媲美。”陝煤化新能源總經理方剛認為,煤炭並無‘原罪’,長久以來對煤炭的不當使用,直接、粗放的燃燒才是造成汙染的主要原因。“經過清潔燃煤技術處理、轉化後,煤炭也能變成綠色新能源,完全可以實現傳統能源的更新換代和高效利用。”
2014年,為了落實陝西省委、省政府實施能源轉型戰略、對傳統煤炭行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組建成立了新型能源有限公司,業務結構包括城市集中供熱、清潔煤加工、高效環保鍋爐改造、煤炭洗選四個板塊。公司以城市及工業園區集中供熱項目為基礎和突破點,著力於煤炭物理加工利用及潔淨煤技術開發,探索煤炭產業結構調整新方向,推動清潔能源事業發展,並藉此實現由單一的采煤、賣煤轉變為煤炭產品的生產運營商,延長產業鏈價值的可持續綠色發展
潔淨燃煤是能源企業更現實的選擇
煤炭清潔轉化一般有物理和化學兩大方向,化學轉化就是煤製油、煤製氣等,物理轉化則是對煤炭進行洗、選、研磨、混漿去除有害物質得到清潔高效的煤粉、水煤漿等。陝煤化新能源黨委書記惠維淵介紹,煤化工項目動輒投資幾十億、上百億,更適合高端應用,因此,他們認為,對煤炭的物理清潔方法投資小、使用成本小、工藝簡單,實際應用範圍應更為廣泛。
在新型能源公司成立以前,陝煤化集團就開始了科技研發和市場探索,目前建成了全國最大的煤粉生產基地,建設運行了鹹陽、銀川、淳化等集中供熱中心,正在開發的戶縣、三原、渭南、湖北仙桃、福建項目等項目也在快速推進。
惠維淵介紹,煤粉燃燒充分、專用煤粉鍋爐運行效率高,汙染物少,遠低於國家排放標準;所收少量的灰塵,可作為熟料加入混凝土使用,實現固體廢物零排放。
經過反複測算,煤粉清潔燃燒能夠將煤炭燃燒效率提高25%,達到98%;熱效率提高20%,達到88%以上,每0.5噸煤粉,便可達到一噸原煤的熱量。若用於城市及工業園區集中供熱,與原煤比,每蒸噸熱量節省燃料成本8%元;與天然氣相比,每蒸噸熱量節省成本至少30%。按照發電量計算,煤炭潔淨利用每度電提高成本1分4厘左右,煤改氣則增加成本4毛錢以上。對於能耗企業來說,進行“潔淨改造”是一個環保、節能、經濟、高效的選擇。
化解“談煤色變”誤讀尚需政策給力
霧霾圍城之下,煤炭被視作大氣汙染的元凶在各地遭遇“封殺”的命運。但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特點,決定了煤炭作為主體能源的地位至少在未來幾十年內難以改變。在此背景下,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這一課題便顯得尤為重要。
2014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指出“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係。立足國內多元供應保安全,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2015年初,工信部、財政部聯合對外發布《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指出要把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與發展清潔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時,山東、河北、山西、甘肅、天津等省市也紛紛出台具體推動政策,支持煤炭清潔利用的推廣。
在國有大型企業開發利用煤粉加工這項技術上,陝西省走在全國煤炭領域深加工的前邊。2015年5月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博會上,陝煤化新能源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贏得諸多客商關注。截至2015年12月,陝煤化新能源已有全國用戶30多家,並與煤科總院、西安交大等科研院所和明星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
“但在陝西,由於相關政策的缺位,我們的產品和技術推廣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例如,西安周邊100公裏無煤化的要求,就一刀切地把煤粉鍋爐和普通燃煤鍋爐都列入了拆改和禁建的範圍。”方剛介紹,盡管陝煤的優質煤粉和陝煤化新能源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在諸多省份頗受歡迎,在陝西卻是“牆內開花牆外香”。由於陝西省的治汙降霾條例中對“微排放”技術和設備並沒有相關實施細則,大部分的部門和企業依然是“談煤色變”。
“盡管多個部門對煤粉鍋爐的排放水平表示認可,甚至工信廳也給我們的產品出具了低排放量的證明,但沒有部門敢給我們公開放行。近期,公司在渭南等地即將啟動的幾個項目將麵臨著‘黑投產’的尷尬。但在浙江等地,政府對治理大氣汙染的管理已經有了更靈活和實用的政策:看排放標準而不是原料。這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和方向。”惠維淵表示,作為行業的領頭企業,陝煤化新能源正在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製定,以利於更好地實現汙染管控。目前,陝煤化新能源已獲得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產品專利6項,牽頭製定了國家煤粉標準2項,企業標準2項,參與製定水煤漿標準2項。“從長遠來看,煤必須要用,隻有改變現有的利用方式,解決煤炭直接燃燒帶來的環境問題,煤炭產業才能尋得新的出路。”(吳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