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經:當我成為“有車一族”
當我成為“有車一族”
特約撰稿: 趙國經
1986年我第一次到北京,寬闊的道路上,雖然汽車、公交車以及黃色小“麵的”來往穿梭,但不擁堵。東西長安街上下班時間的自行車流讓我目瞪口呆,用人山車海形容一點不為過。如今的北京,一層層縱橫交錯的立交橋和一條條不斷拓展的外環路再難見到自行車的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川流不息的車流……
中國人對自行車的感情也許是最為特殊的。生於六零後的我,兒時的記憶當中,自行車絕對屬於奢侈品,一個村子沒有幾輛。無論白天到學校讀書,還是夜間到鄰村看電影;無論是假期翻山越嶺到地裏勞動,還是到十幾公裏遠的縣城趕集,出行就是靠邁開雙腿走路。那時的自行車就相當於現在的高級轎車,誰家有輛車那是很羨慕人的,左鄰右舍的有事都願去借。東街四叔家有一輛八成新的“大國防”,四叔愛惜的簡直有些摳門。三角大梁全都用塑料帶密密地纏繞著,後貨架綁上四嬸縫製的布墊,車把手套著女兒用鉤針織出的花邊把套。每用一次自行車回家,四叔就蹲在家門口用毛巾蘸水擦拭一遍,然後把自行車用鐵鏈子滑吊到廂房的屋梁上。左鄰右舍關係再好,想借用自行車門都沒有……
我們家孩子多,父親微薄的工資除了交生產隊買全家的口糧外所剩無幾,生活比較窘迫。記得我七八歲那年,當教師的父親買了輛不知牌子的二手自行車,經修車師傅調理一番後,居然也成了我家的寶貝。哥姐們常常趁父親不用時偷偷推出去,後座綁上扁擔學騎自行車,竟然一個個都學會了。我也經常趁家裏不注意把自行車推到場院裏練,不是腳蹬子摔歪了就是車圈飄了,人也經常摔得鼻青臉腫。小孩子個頭根本跨不過車梁,一條腿插到車梁空裏才能夠著另一邊腳蹬子。經過一番苦練和摔打之後,總算能騎著走了。兩手必須把好角度,車子歪向一邊,兩隻小短腿在車梁中間,一上一下賣力地蹬一陣,車子在慣性的作用下快速前行,速度慢下來,再用力蹬一陣。騎著車子一竄一竄十分滑稽……
即使偷學會了,一年也騎不了幾次。直到我上高中時,離家十幾裏路上學放學基本都是步行。高中畢業到鄉鎮擔任宣傳報道員,我才有資格騎上家裏的舊自行車,整天走東村串西村采寫稿件,經常到一些村子送緊急通知,不爭氣的車子還時不時掉鏈子或者漏氣趴窩。那年月自行車是緊俏商品憑票供應,就算是攢夠了錢,也未必能買到,一個單位一年都分不到幾張票,像我這“小字輩”排隊等候也得排上幾年。1980年縣裏給鄉機關分來幾輛“大金鹿”自行車票,鄉黨委書記破例批給我一張,名曰方便工作。靠了家裏資助的125元,我終於騎上了嶄新的青島產“大金鹿”自行車。在鄉鎮幾年,這輛“大金鹿”不但載我跑遍了鄉鎮的所有村落,也載我踏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1983年我到煤礦工作,居住地離煤礦20多公裏,每天一早一晚騎著“大金鹿”跑班,平時好說,遇上頂頭風那是幹蹬不出路。那時公路寬機動車少,於是路上的汽車、拖拉機便成為“上班一族”追逐的對象,猛蹬一陣攆上負重前行的車輛,騰出一隻手往車廂上一扒,連人帶車立刻如騰雲駕霧一般,省勁且速度快,常常是一輛車後帶著四五隻“尾巴”,車藝高超的,一個肩膀搭一個肩膀形成“長蛇陣”,場景蔚為壯觀……
這期間“老頭樂”自行車問世。“老頭樂”其實就是在自行車前輪部位加裝了一個小汽油發動機作為動力而已,騎上它省時省力並且速度快。樣子十分蹩腳的“老頭樂”當時每輛1300多元,是我們上班族將近一年的工資,眼饞卻舍不得買。隨後幾年,道路上國產“嘉陵”、進口摩托,兩輪、三輪的越來越多,動輒幾千元甚至上萬一輛更是買不起,惹起了我們上班族好一陣羨慕嫉妒恨。
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煤炭銷售是“皇帝女兒不愁嫁”,企業的經濟效益直線上升,職工收入成倍增長,煤炭企業進入十年黃金期。生產經營好了,職工的腰包也鼓了。改善生活條件提到了議事日程,礦區先是大麵積改善職工住宅條件,小房換大房;再是公車改革,補貼鼓勵職工購買私家車。2004年底,趕集一樣地趕考終於拿到駕照,然後又像瘋了似的傾其所有,花九萬元買回一輛轎車,終於成為有車一族。
電視廣告語“誰選擇了買車,誰就選擇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現今越來越多的市民成為有車一族後,家庭轎車已經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了。但在本世紀初,擁有一輛私人轎車確實令人自豪:可以盡情享受高速路上的駕馭樂趣;還可以經常驅車回老家炫耀一番,享受親朋好友投來的羨慕眼光。擁有“豪車”八九年間,培養鍛煉了全家3個司機,現在仍然不知疲倦地奔馳在路上。3個司機一輛車,日常生活中常常為誰來開車而糾結。經過反複考量和網上查詢,2015年底,花18萬元又購進了一輛中檔橋車。該車為品牌車,舒適性和操控性一流。妻子、兒子駕駛該車不由得感慨:既方便又舒服,比舊車強多了。我心說:還有花錢的不是?
有了汽車駕馭隨心,外出辦事開車就走,時間完全由自己掌控,效率大大提高了。無論刮風還是下雨,無論酷暑還是嚴寒,均可以獨立、舒適地駕乘自己的愛車,出行質量明顯提高。休息日一家人不僅可以趕集市逛商場,還可以盡享郊區自駕遊的樂趣。近年來,隨著私家車越來越多,道路擁擠,停車位缺,管理滯後,給有車一族帶來諸多煩惱。一輛20萬元左右的轎車,汽油費、保險費、過路費、維修費、違章罰款等,大大小小的開支算下來,一年至少也得2-3萬,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停車問題也是一大煩惱,節假日開車出去,想給車找個“立足之地”實在不易,在一些交通主幹道,塞車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上、下班的高峰時段,汽車根本寸步難行。況且各主要街路都設有電子監控,一不小心,變線、壓線、不按道路標識行進、超速……等等拍照下來,一般都是100元或200元,12分很快就扣沒了。
從自行車、摩托車到小轎車,時代的發展,生活的變遷,的確讓我們感受到了出行質量的改變,更讓我體驗到了開車的苦與樂。六七十年代人們出行主要是步行,村裏很少有幾輛自行車,誰家要娶親、有急事才借來借去。到了九十年代摩托車成了年輕人的代步工具,過去僅郵遞員才有的“電驢子”逐漸進入了千家萬戶。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公路四通八達,摩托車、電動車、家庭轎車比比皆是。地鐵、輕軌、高鐵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現,出行的來回行程在縮短,道路也變得越來越通暢了……
當你擁有一輛愛車時,或許愛車改變了你,或許愛車讓你變得更勤快了,或許愛車給你增添了新的煩惱。總而言之,有了轎車就有了快樂與煩惱相伴,風光後麵隱藏著心裏的承受能力。受苦是有車的你,煩惱也是有車的你,快樂還是有車的你。
“有車一族”累並快樂著!
作者:趙國經 單位:煙台龍礦中心醫院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