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日惹見聞
1、乘火車去日惹
2015年10月1日,我們一行4人從雅加達乘坐火車去日惹旅遊。女兒給買的是早晨8點鍾的火車票,從住處去火車站也就是半個小時的路程,但是由於不熟悉地形,走了一個小時才找到火車站,從入站口進去,爬上四層台階就是乘坐火車的地方了。
這裏進入火車站不需要安檢,驗票也很簡單,看一下就行了。我們在候車處等待了幾分鍾,火車就來了。匆匆忙忙上了火車以後,我又返回站台上麵拍了幾張照片,這裏首都的火車站與國內相比,連一個縣城的火車站都不如。在站台那裏隻有兩米多寬的候車處,放了許多長條椅子,就算是人們候車的地方了。放眼望去,近處就是獨立廣場,火車站就位於雅加達市的中心地帶。
火車開動以後,以每小時80公裏的速度向日惹駛去,與國內的高鐵比起來,感覺回到了改革開放前我們國家的老火車。火車裏麵沒有臥鋪車廂,更沒有軟臥車廂。隻是分為一等、二等和三等車廂。我們坐的是一等車廂,條件比較好一點,與國內的軟座差不多。乘坐火車的人不多,後麵的兩節車廂裏麵沒有人,我們的車廂也隻有一半的座位有乘客,感覺倒是比較寬敞舒服。
在火車上麵看爪哇島的山山水水,真是一種特別的享受,車窗外麵美麗的田園風光讓人陶醉。爪哇島的大部分地區是平原,火車行走的路線基本上是有點小彎曲的直線,大概是為了安全行車的原因,也鮮有橋梁和隧道,讓人感覺特別好。車窗外麵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廣袤的土地上麵是一片片已經收割完了的稻田,看著那麼好的土地,我真是羨慕印尼的天然條件。田野的四麵有椰子樹、芭蕉樹和各種熱帶植物,分片圍攏著綠色的土地,真是美不勝收。
這裏的村莊就散落在綠色的田野裏麵,大部分房屋是印尼特有的尖頂屋,可能是為了應對雨季裏麵的大雨,也可能是為了涼快。從火車裏麵可以看到居民的悠閑生活,許多人坐在外麵的長椅子上麵聊天,孩子們朝著火車扮鬼臉,一副天真可愛的樣子。但是從外麵看去,居住條件真是一般,很少看到新蓋的房屋,隻是家家戶戶房頂上麵的衛星鍋看去比較顯眼,可以想象這裏的文化生活大概主要是靠它了。
快到日惹的時候,火車進入了半山區,鐵路有了拐彎和爬坡的地方,速度也慢了下來。這裏大概與一路上走過的地區氣候條件有區別,田野裏麵有大片的綠色稻田,看上去格外漂亮,還有許多花生和紅薯都在鬱鬱蔥蔥地生長著,給人一種鬱鬱蔥蔥的感受。在山坡上麵長滿了各種熱帶植物,真有一種滿園春色關不住的感覺,這裏的人們確實是生活在天然氧吧裏麵,壽命肯定長。
經過8個小時的長途旅行,終於快到日惹了,已經可以看到日惹的城市外圍的景觀了。這500公裏的路程幾乎走了一個白天,感覺印尼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需要加油。但是這一次的穿越爪哇島的火車之旅,對於我來說,卻是一次難忘的曆程。它讓我慢慢的品味了爪哇島的田園風光,看到了一望無垠的大平原,感受了熱帶雨林地區的旖旎風光,我會記住這裏留給我的美好印象的。
2、普蘭班南
在日惹的第二天,導遊帶領我們來到了印尼的普蘭班南,這裏距離市內15公裏,是印尼有名的印度教聖地。從車上下來,遠遠的就可以看到許多高高聳立的尖頂子佛塔,在藍天白雲下麵顯得特別的古老滄桑。走進佛塔的近處,腳底下是一堆堆被地震破壞了的佛塔火山石,我們從這些瓦礫中間走過,來到了佛塔下麵。
導遊給我們介紹:普蘭班南寺廟群的名字由其所在村莊而命名,這個地方在公元8—10世紀的時候,是當時爪哇古王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建設於大約10世紀的普蘭班南寺廟群是印尼最大的印度濕婆神建築群,六座寺廟在同心廣場的正中間拔地而起,其中三座主寺廟飾有羅摩衍那史詩的浮雕,分別代表著印度教的三位主神(濕婆、毗濕奴和羅摩)。濕婆殿高為46、5米,裏麵是濕婆的妻子杜爾加的神像,也是最高的神殿,另外三座是為守護神靈的動物而建。原來的普蘭班南寺廟群由240座廟宇組成,現在大部分已經淪為一堆堆瓦礫,但是一些主要的廟宇經曆了天災人禍的災難後,在人們的努力下得以重建,又煥發出了昔日的風采。
在導遊介紹以後,我們走進了這些建設於1000多年前的古建築,近距離看到了這些輝煌的建築。它全部由附近河裏的火山石構成,並且沒有用石灰等材料固定和粘合,所有的石頭都是由工匠刻槽鑲嵌上去的,可以想象這是一種難度多麼大的技術工作,低層的大部分石頭每一塊有1噸多重,在設備不發達的古代,能夠把這些石頭一塊塊地雕刻好,再安裝好,這是一件非常艱難和複雜的工作。
普蘭班南寺廟群的建築基本上是模仿了神話中描述的馬哈穆羅山,因此各種雕刻和裝潢都是按照神仙境界模樣完成的。例如,裝潢的圖案取材於山川、蓮花、奇異的動物和人物、仙女等,葉片和枝條彎曲纏繞於各種圖案之間,整個圖案營造出夢幻般的神仙世界。盡管這裏經曆了滄桑巨變和蹉跎歲月,但是經過整理修複的建築群,依然煥發著其古代宗教藝術的瑰麗風采。我們幾個人圍著一座座佛塔細細地品味,大家感歎藝術家們留給今天人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和藝術寶庫。如果有時間,在這裏看三天也看不完,那栩栩如生的每一幅雕刻都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和深刻的含義。
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從主廟區出來,導遊帶領我們看了幾個破壞以後沒有修複的廟宇,地上那堆積如山的火山石,殘垣斷壁的廟宇,在默默地向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遊客傾訴它的悲哀和不幸,有一對英國夫婦在那些瓦礫中間照了許多像,後來還讓我給他們老兩口照了一張合影。而我的腦海裏麵卻想起了我們的民族瑰寶——圓明園,那是被西方列強毀滅的,而這裏的一切都是由於大自然的破壞造成的。這個比圓明園建築年代還要早許多年的輝煌建築,之所以今天還能在修複以後恢複一部分廟宇的原貌,就是因為它的建築材料全部是火山石。
望著整個寺廟區那一處處黑色的瓦礫,我的心裏默默希望,經過人們的努力,在不久的將來,寺廟群將重新展現它的原有的風采,成為印尼的重要旅遊點。
3、在日惹海濱看海
在普蘭班南附近吃過午飯以後,導遊帶領我們向爪哇島的海濱走去,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大家看到了遼闊的大海,這裏就是浩瀚的印度洋,而海邊的度假村在印尼有“小巴厘島”之稱。我們在停車場下來以後,往海邊走去,看到了一棟棟茅草屋,建築在右邊的山坡上,導遊說,那是為來這裏旅遊的人們建設的仿古的印尼風格屋子,遊客晚上可以在裏麵休息,左麵是一個很大的四麵通風的酒吧,非常大,裏麵有各個國家的遊客在那裏喝咖啡和飲料。
站在這裏的海濱,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安靜的藍色大海,海邊是長達10多公裏的沙灘,有許許多多的遊客在那裏享受大海帶給人們的歡樂。我們的身邊有一個很大的淡水遊泳池,供在這裏休閑遊覽的人們遊泳。我們幾個以大海為背景,拍了許多照片,特別的漂亮。從度假村所在的上麵下到海邊,要走200多級台階。從剛剛下來的地方往海濱走,全部都是沙灘,必須把鞋脫掉才可以走。我和妻子踩著軟綿綿的沙子來到了海邊,馬上就感受到了大海的巨大磁場,它是那樣的安靜,那樣的開闊,讓來到這裏的我們感覺到人類是多麼的渺小,與深不可測的大海相比,我們是多麼的孤單和無助。
這裏來自澳洲和歐洲的遊客特別多,許多西方女性穿著比基尼泳衣,躺在沙灘上麵曬太陽。我們則乘坐這裏特有的馬車,用了半個多小時的時間把10公裏的海灘匆匆瀏覽了一遍。在馬車上麵聽著馬蹄在沙灘裏麵的踏踏聲,眼睛裏麵看著一望無際的蔚藍色大海,鼻子裏麵呼吸著略帶海水鹹味的濕潤空氣,感覺特別的好,我的胸懷也仿佛開闊了許多,瞬間覺得自己可以寬容一切,包涵一切,成為一個特別善良和富有同情心的人。真是應了人們常常說的那一句話,環境可以改變人的心情,環境也可以塑造一個人的性格。
從海邊上到度假區,導遊給我們準備了這裏免費提供的新鮮飲料和現烤的果味餅,感覺特別的人性化。坐在這裏喝飲料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度假村的工作人員,用不到兩分鍾的時間就爬上了高達幾十米的椰子樹,從那裏摘下了一大嘟嚕椰子果實,之後又像猴子似的一下就滑下來了,讓我們看得驚心動魄,特別佩服。然後他把這一大嘟嚕椰子頂在頭上,送到了廚房裏麵。據說,有的遊客專門點這種剛剛從樹上現摘下來的新鮮椰子,享受新鮮的椰子汁。
那一天,我們的運氣非常好,看到了這裏的日落景觀。海邊的黃昏,天是藍的,海也是藍的,水天相接,浩瀚無際。太陽正慢慢地往下移,像是一隻蝸牛在爬行,速度很慢。傍晚時分,在萬裏長空奔波了一天的太陽終於接近了地平線,幫襯的還有火燒雲,天上的雲紅彤彤的,這一邊才有一點紅,那邊已經變成金燦燦的,真是變化得讓人眼花繚亂。
隨著雲彩慢慢變紅,天邊也有了一絲晚霞,好像抹不掉的色彩,水天之間,頓時變成了一片紅色的世界,連我們的臉也被晚霞照得紅撲撲的。在進入大海的那一瞬間,太陽發出刺眼的光芒,讓人睜不開眼睛,也許這是今天太陽的回光返照。馬上光芒已經弱了許多,整個海麵的顏色也更柔和了,太陽終於“回家”了。雲彩也變成了灰色,海邊的霧漸漸地加濃了,天地之間一片黑暗,月亮也跟著慢慢地爬了上來。我們幾個的眼睛仿佛都靜止了,呆呆地享受著這視覺的盛宴,真是太美了,同行的兩個年輕人感歎不已,說比電影裏麵的日落還好看。
後來,這兩個年輕人不想走了,要在這裏住一個晚上,看明天早晨的日出。但是導遊有旅行社的行程安排,不可以隨意改變,大家戀戀不舍的在夜幕沉沉中驅車離開了這裏。
4、婆羅浮屠
在日惹的第三天,我們來到了著名的佛教聖地——婆羅浮屠。婆羅浮屠位於爪哇島中部的婆羅浮屠村,在默拉皮火山山麓一個長123米,寬113米,呈矩形的小山丘上,距離日惹市區39公裏。
這座宏偉瑰麗的佛教藝術建築,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吳哥古跡和埃及的金字塔齊名,被世人譽為古代東方五大奇跡。婆羅浮屠梵文意為“山丘上的佛塔”,據導遊介紹,大約建設於公元8世紀後半期至9世紀初。當時的印尼夏連特拉國王,為了珍藏釋迦牟尼佛的一小部分骨灰,動用了幾十萬農民和奴隸,用了十年的時間建成。後來,伊斯蘭教傳入印尼以後,佛教開始在印尼衰落,婆羅浮屠被火山灰及叢林淹沒,直到19世紀才被重新發掘修複。
我們進入婆羅浮屠的外圍,就可以遠遠地看到一座宏偉的建築屹立在那裏。穿過寬闊的佛塔前廣場,來到了佛塔的下麵,可以清楚地看到,婆羅浮屠是實心的佛塔,沒有梁柱,沒有門窗,完全用附近河流中的安山岩和玄武岩砌成,據說大約用了200萬塊石頭,底層每一塊石頭重約1噸。這些石料被切割成合適的大小,由人工運至建築地點,石塊之間用榫卯連接。方形台的各層,在主壁和欄楯間有四條回廊,回廊兩壁上為連續浮雕,長達2000多米,有1460幅雕像。
佛塔的基層呈四方形,塔基地麵占地1-23萬平方米,從佛塔底到塔頂最頂尖端高42米。導遊說:按照佛教解釋,佛塔下部的四方形平台表示所謂的“地界”,上部圓形平台表示所謂的“天界”。“地界”各層共建有石壁佛龕432個,每座佛龕內有一蓮座及盤足打坐的佛像。“天界”各層建有72個鍾形小佛塔,每一個小佛塔內供奉一尊成人大小的盤坐佛像,形態別致,設計巧妙。這一座佛塔共九層,下麵六層是正方形,上麵三層是圓形。頂層的中心是一座圓形佛塔,被72座鍾形舍利塔團團包圍。每座舍利塔裝飾著許多孔,裏麵端坐著佛陀的雕像。
我們幾個人在裏麵一層一層地往上麵走,導遊讓我們按照順時針的方向來回轉,說是這裏的講究。佛塔內各層都有回廊,回廊兩旁的石壁上麵刻有各種各樣的浮雕,有當時人民的生活習俗、人物、花草、鳥獸、熱帶果品等雕刻。所有的浮雕都玲瓏剔透,栩栩如生,堪稱是藝術珍品,所以這裏又有“石塊上的史詩”之稱。我們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粗略地觀賞了這裏的藝術珍品,了解了古代印尼和爪哇島的文化內涵,深深地感受到了人類文明的智慧創作成就。如果是一個繪畫愛好者來到這裏,那就會有一種心靈相通的感覺,可以體驗到更多的東西,學習到更多的創作風格。
我們從佛塔下來以後,與導遊一起交流,她說:婆羅浮屠因為是建在山丘上麵,基礎不牢,在巨大的火山噴發時,迫使佛塔群整體下沉,並且被茂密的雨林覆蓋掩埋近千年,整個建築及浮雕都有不同程度的毀損。1973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大力資助下開始修繕,前後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才全部完工。現在這裏山環水抱、林秀泉清,古木參天,每年都有很多國內外遊客到此旅遊觀光。
導遊還說:這裏與我們看過的普蘭班南不同的是佛教聖地,從曆史的角度來講:印尼先後經曆了印度教和佛教的影響,後來被伊斯蘭教徹底占領了這裏的信仰地位,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雖然在蘇門答臘島和其它一些地區,基督教也有很大的勢力,但是撼動不了伊斯蘭教的統治地位。
從婆羅浮屠離開的時候,我又一次回望巍然屹立的佛塔,心裏默默地祝福婆羅浮屠安好,成為人們旅遊和拜佛的長期聖地。
5、王宮和水宮
在日惹市內遊覽,首先要去的應該就是王宮了,這是一座已有近250年曆史的故宮,位於日惹市中心,建成於1756年,是由日惹蘇丹國首任國王哈孟古?布沃諾一世主持設計並修造的。
那一天,我們一行在導遊的帶領下,從住處出發,用了十幾分鍾的時間就來到了王宮的門外,從這裏放眼望去,王宮周圍是稠密的居民區,各種小食攤擺滿了門前廣場。王宮的門外,也沒有北京故宮的金碧輝煌,隻是一處不太顯眼的建築而已。從入口處隨著人流進入王宮,裏麵特別引人注意的是穿著古時服裝的仆人,他們一般年齡都比較大,有的身子後麵還插了一把寶劍。我問導遊這是什麼意思,她說:這是王族給予的一種榮譽,一般是獎勵幹滿一定年代的仆人,並且是一直表現不錯的人員,這是一種光榮的象征。之所以還有這麼多的仆人在王宮的院子裏走來走去,是因為印尼政府允許王室成員繼續住在宮殿內,其中的九世王還曾經擔任過印尼政府的副總統,現在居住在這裏的是十世王。
在宮殿內可以看到收藏的20多套加美蘭樂器,還有一些表演人員定時給遊客演出。我們正好趕上了表演,站在那裏聽著古老的印尼民族音樂,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思緒仿佛飄回到遙遠的爪哇島文明時代。在王宮近處的大倉庫裏儲藏著各式皇家車駕,其中一輛為英國製造,車上鑲嵌著一個英國王冠。在宮殿內到處都可以看到擺放著的我國明、清兩代的瓷器,更使宮殿增添了一層古樸高貴的氣氛,也充分展示了中華文明與爪哇島的密切聯係。
王宮內隻有一座朝東而建的宮殿,為蘇丹休息之處。為此,日惹古城內的屋宇都不得不朝東建造,顯示了蘇丹王在日惹的崇高地位。在王宮內遊覽的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有200多年曆史的古老王宮內,一切都是通過周密考慮之後再設計安排的。迷宮般的曲折林蔭道,豪華的王家林園,別致的小院落與清真寺,舉行特別儀式的房屋與雄偉的王宮大殿,用來表演或休息的亭子與隱居者沉思冥想的鬥室等等,充分展示了這裏曾經的一點一滴,讓人們通過這些實物和展品了解這裏的過去和現在。
我們在導遊的帶領下,從一世蘇丹王的展覽看起,一直看到九世蘇丹王,可以非常直觀地看清楚這裏200多年王朝的曆史和王朝文化的諸多內容,仿佛讓我們在爪哇島的近代史中穿越了一回。與我們一起觀看的還有一對荷蘭年輕人,他們經常大笑不止,估計是對導遊介紹的印尼曆史情況感興趣。
參觀了整個王宮以後,走出來站到院子裏,看著來來往往的遊客,我感慨這一座王宮建築給今天的日惹市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同時也解決了許多普通老百姓的生計問題,這大概是曆代統治者沒有預想到的。
離蘇丹王宮不遠就是水宮,與西安的華清池一樣,這裏曾經是蘇丹王室的遊樂園,是宮殿建築的一個分支。這裏的門口建築還是保持得不錯,門口有一座銀白色的貌似澳門大三巴樣子的門樓。從入口處進去,可以一目了然,它是由宮殿、水池、水渠構成的建築群。導遊說,這座建築是18世紀中期由一位葡萄牙人設計建造的,據說蘇丹王為了讓這所“快樂之園”成為永遠的秘密,建成以後就處死了這位建築師。
這裏有專門為其後宮所建的遊泳池,還有一座高塔可以俯瞰海麵,視野很好。在後麵的街道上有許多縱橫交錯的眾多台階通向一座廢棄的水井,真正是一座曾經無比奢華的古跡。但是在爪哇島戰爭爆發後,這裏的建築受到了嚴重摧毀,1865年的一場地震更是徹底摧毀了這座曾經豪華的美麗建築。
我們今天可以看到的是三個連在一起的遊泳池,麵積比較大,可以容納許多人同時遊泳戲水。據說當時的蘇丹王在宮女們遊泳玩耍的時候,他就站在上麵的塔裏麵觀看,看到哪一個中意,就把玫瑰花扔到她的身邊,然後這個宮女就到旁邊的內室接受皇帝的寵愛。我爬上了塔的頂部,從上麵往下看,確實看得非常清楚,我想這個葡萄牙設計者真是匠心獨具,可惜這樣的聰明和智慧,換來的卻是殺身之禍,令人唏噓不已,也充分說明了封建統治者的自私和殘酷無情。
6、日惹的民情風俗
那一天離開日惹的時候,從飛機上麵看日惹,發現這座城市被大量的田野包圍著,整個城市基本以平房為主,高樓並不多,這與我們幾天來的地麵感受是一樣的。據導遊介紹:日惹是印尼中南部特區,南臨印度洋,麵積3169平方公裏,人口50多萬。西半部沿海平原區,最寬處24公裏,沿海低地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和漁業,出產水稻、橡膠、花生、甘蔗等農產品。
日惹曾經是印尼的首都,特別是近代的蘇丹王朝,在日惹建成了富麗堂皇的王宮和水宮,成為日惹的城市標誌。我們在市內遊覽,還看到了這裏的總統府。那是印尼二戰結束以後,經過全國軍民的英勇奮鬥,贏得了民族獨立,獲得獨立以後的印尼首都還在日惹。但是,從1950年遷都雅加達以後,總統府就成為了博物館,供人們參觀和遊覽。在日惹遊覽,給人們一種優雅大氣的感覺,普通居民也彬彬有禮,城市麵貌也比較整潔幹淨,比雅加達更多了一份安寧祥和的氛圍。
日惹的交通主要是公交車,乘坐這裏的公交車可以到達大部分地方和景點。出租車基本看不到,比較多的是一種叫做“客先死”的交通工具。其特征是兩輪在前,一輪在後,車鬥和乘客在前,蹬車的人在後。車費也不貴,每一次不超過8元人民幣,比較方便,服務態度也不錯,有些老外也乘坐這一種交通工具。這裏還有許多馬車供人們乘坐,主要活躍在馬裏奧波羅大街一帶,在這條大街的晚上,各種小吃鋪和印尼特產商店琳琅滿目,大街上人頭攢動,非常熱鬧,再加上馬車的來來去去,使剛剛來到的遊客仿佛回到了遙遠的古老時代。
在大街的兩側,可以看到許多本地人在地上鋪一塊塑料布,大家就在那裏吃飯,基本上以米飯和簡單的菜為主,大部分是用手抓著吃飯,一邊吃飯一邊看熱鬧。由於當地是穆斯林聚居地,因此不允許公開飲酒,這些大排檔都不賣酒。如果你特別喜歡喝酒,隻有從超市買了酒回到旅館再喝。
這裏的餐廳以西餐為主,本地鄉土菜有兩道菜,一種是日惹特有的烤雞,另外一種名叫“南卡”的水果加上香辣調味料,拌飯食用,味道稍帶甜味,屬於爪哇咖喱飯,是當地人喜歡的早餐。也許是這裏熱帶水果多的原因,在大街上到處可以看到推著一個簡易貨郎車的水果商販,裏麵有芒果、榴蓮、蓮霧、番石榴、木瓜等等。賣水果的小販把皮去掉,根據客人的要求,把幾種水果組合在一起,放在一個塑料小盒子裏,買來的人一邊走,一邊吃,是這裏的一大景觀,也說明這裏的人們比較愛吃水果。
日惹上下班和出行的人們,一般是以摩托車為主要交通工具。在紅綠燈的路口,當紅燈亮起來的時候,你可以看到摩托車隊伍的壯觀,幾乎占滿了整個馬路。當綠燈亮起的時候,震耳欲聾的摩托車聲音實在是太吵了,使剛剛來到這裏的遊客很不適應。還有就是騎摩托車的人們大部分都穿著厚厚的羽絨衣,我想是摩托車開得快,怕受涼。後來我在早晨遛彎的時候又看到一些漂亮的女孩子,也穿著皮夾克和羽絨服,感覺這裏的人們真是不耐冷,日惹每天的平均溫度一般在26度左右,來這裏的遊客都是穿著很簡單的夏裝,而本地人卻穿了那麼多,讓我多少有點困惑。
我們在日惹的住處離農貿市場很近,我每天早晨去那裏遛達一圈,感覺與我們國內過去的集貿市場差不多,有上千家小商小販在那裏經營,東西特別多。各種各樣的農產品擺放得琳琅滿目,還有水產品,肉類和水果也非常多。價格也不貴,我看到本地的家庭主婦們背一個竹筐子,買來的菜往筐子裏麵一扔,然後繼續買,一般要采購滿滿的一筐子,感覺與國內南方一些地方風俗習慣有相似的地方。
在日惹的幾天裏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這一塊土地的肥沃和物產豐富。那一天我們路過大片農田的時候,我讓司機停下車,幾個人下到了路邊的莊稼地裏麵,看到了正在茁壯生長的花生、煙葉和水稻。我拿起幾根甘蔗棒棒,扛在肩膀上麵拍了幾張照片,感覺特別爽快,我也分享了他們豐收的喜悅。我們還在旁邊的花生地裏與農民們一起挖花生,每當那一嘟嚕、一嘟嚕的花生從地裏挖出來的時候,我都有一種莫名的興奮,這是在城市裏麵生活的人們體驗不到的。至於那一眼望不到邊的綠油油的水稻田,更是讓我們陶醉和興奮。在田地的旁邊,生長著稀稀落落的木瓜樹,每一顆樹上麵都結了果實,分布在頂部枝杈之間,有的十幾顆果實密密麻麻地擁抱在一起,特別的讓人喜歡。
還有一天,我們在婆羅浮屠的廣場處,導遊給我們介紹了一顆相思樹,樹的下麵正好掉下來許多成熟了的紅色相思豆,妻子忙著撿了一些,拿在手裏細細品味。我們曾經說了多少年的“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今天在這裏見到了真實的紅豆,大家都很高興,也算是不虛此行吧!
7、爪哇島概況
說了這麼多的日惹了,我們也應該了解一下日惹所在地爪哇島的一些基本情況了。
位於煙波浩渺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印度尼西亞,是一個由1.7萬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的號稱“千島之國”的國家,爪哇島是印尼的第四大島。爪哇島南臨印度洋,北麵爪哇海,麵積大約12.6萬平方公裏,人口超過1.3億,占整個印尼人口的一半以上,人口稠密度高於國內的一些人口大省。爪哇島的絕大部分人口仍然在農村,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島嶼。在中南部平原和北部平原地區,農村人口密度最高。但爪哇島的城市數量和城市規模正在迅速增長,主要城市有雅加達、泗水、萬隆、日惹和三寶壟等。
爪哇島東西長近1000公裏,南北最寬處160多公裏,從地圖上看,是一個明顯的狹長島嶼。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火山眾多,爪哇島擁有100多座火山,並且多數是活火山,其中,海拔1800米以上的火山山峰有50多座,3000米以上的有14座。在眾多火山中間多是寬廣的盆地和大平原,許多盆地為印尼古代王國的發祥地,現在仍然為發達的農耕地帶和繁榮的城市中心。
爪哇島的文明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曆史時期,從近代考古發掘出來的文物可以知道,早在遠古時代,爪哇島就已經成為人類活動的場所。爪哇島的移民主要來自東南亞大陸,我國也是爪哇島的重要移民來源地之一。大約在公元1世紀的時候,印度商人來到爪哇島,其後信奉印度教的印度人勢力得到發展。到公元8世紀的時候,當時統治爪哇島的馬打藍王朝接受了大乘佛教,並且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建築了以婆羅浮屠為代表的許多佛教活動場所和紀念物。後來在14世紀末和15世紀初,由於印度教和佛教的衰落,伊斯蘭教進入了印度尼西亞,逐漸成為印尼的主要宗教,一直持續到現在。從17世紀後半葉起,經曆了荷蘭200多年的殖民統治,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宣布獨立,與其他眾多島嶼一道成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的一部分。
爪哇島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除了人們熟悉的橡膠、咖啡、可可、燕窩、椰子、煤礦、石油等外,這裏的農產品也是十分豐富的,稻米、土豆、玉米、紅薯和各種蔬菜的種植十分廣泛,完全可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還有就是琳琅滿目的熱帶水果,讓你永遠也吃不完、吃不夠。比如木瓜、芒果、蓮霧、蛇果、獼猴桃、榴蓮、羊桃等等,可以說是數不勝數,並且一年四季都有新鮮的水果讓人們享用。
爪哇島一年四季盛開的各種熱帶鮮花讓人目不暇接。我們那裏作為寶貝花草養護的蘭花、三角梅等等,在這裏也就是路邊的野花,沒有人專門護理。特別是人們把蘭花嫁接到各種樹木上麵,蘭花依然開放得鮮豔奪目,扮靚了這裏的城市風景。這裏更多的是長在樹木上麵的花,它們是那樣的蓬蓬勃勃,豔麗妖嬈,並且常開常鮮豔,沒有疲憊和累了的時候。還有就是各種熱帶植物布滿了大街小巷,那鬱鬱蔥蔥的美麗景觀和由它們組成的天然氧巴,成為居住在這裏的人們每天健身散步的好環境。
爪哇島是印尼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如果你不去爪哇島,就可以說你並不完全了解印尼。盡管巴厘島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遠遠超過了爪哇島,但是隨著印尼旅遊業的迅速發展,我相信會有許多的遊客會來到這裏的。爪哇島的旅遊資源豐富,社會環境穩定,人民熱情好客,多數地方沒有過度商業化,是人們未來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好地方。
現在的印尼政府正在大張旗鼓地開展基礎設施建設,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我國的技術人員們正聚集在這裏,一場轟轟烈烈的現代化戰役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在爪哇島上,連接雅加達和萬隆之間的印尼第一條快速鐵路,已經由我國的鐵路建設者和印尼的公司共同承建。我相信,若幹年以後的爪哇島和整個印尼,將會以一個嶄新的麵貌迎接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朋友們。那個時候的爪哇島,會給第一次和曾經多次來到這裏的人們更多驚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