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強:拿起書本,給靈魂來一場盛宴
偶然的機會,我在同一天讀到兩篇關於閱讀給人帶來正能量的文章,讓我深受啟發。
第一篇是一位從事企業文案策劃的女孩子的博文。她在博文中總結了2015年閱讀給生活帶來的變化和影響。從去年4月份開始,她進行了有計劃有目的閱讀。那時的閱讀計劃都是從有利於工作出發的。她在讀書的時候堅持記筆記,對書中的觀點進行總結歸納,並開始著手寫作。這種習慣堅持到年底,她驚喜地發現,從數量上看,她完成了45本書的閱讀,領域涉及到工作方法、管理、情緒管理、理財、溝通等方麵;從質量上看,閱讀不隻是對她的工作起到了實質性的指導作用,使她的總結歸納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最為關鍵的是,她寫的文章被越來越多的媒體平台轉載應用。她在文章中說道,閱讀是一種輸入,當這種輸入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不自覺地就開始往外輸出,輸出的質量也就會越來越高,個人的視野變得開闊,思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第二篇是一位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大二女學生寫的文章。這位北京市語文高考狀元在2013年高考語文取得了148分(總分150分)的成績。她在文章中寫到,語文是一種素養的培養,而這種素養的獲得與提升是與長期以來熱愛閱讀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她的閱讀體驗是,一本好書至少要閱讀兩到三遍,第一遍是略讀,以滿足自己的閱讀興趣並了解書的內容與結構,第二遍精讀,以摘抄把握整本書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鋪墊與伏筆,如果讀第三遍,她就會寫一些類似專題研究的心得,比如對整本書思想的探討,或者書中某種表達的質疑。正是這種讀書不求多,不求快,隻求汲取營養的精神和態度,讓她從閱讀享受到快樂的同時,收獲了人生中眾人夢寐以求的夢想。
曾幾何時,我也自以為是一個愛閱讀的人。看了這兩篇文章後,我發現,自己與真正的閱讀差得很遠。上學期間的閱讀是功利性地,是為了取得好的語文成績,那時除了課本就是參考書;步入社會後,閱讀又變為了消遣式、碎片式,特別是手機普及後,各種信息鋪天蓋地,每天通過微信、朋友圈獲接收一些信息,無病呻吟來一些感悟,但終究無法達到靈魂深處,久而久之,看似每天有所閱讀,但卻失去了思考的習慣,無法為思想的洗禮升華,更無法為靈魂的厚重添磚加瓦。
也許,該是時候了,拿起書本,為靈魂來一場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