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煤集團離退中心實施“養心會所”計劃,促進為老服務水平本質提升
針對廣大離退休老同誌日益強烈的精神文化養老訴求日益高漲的現實背景,晉煤集團離退中心在三屆三次職工大會上提出了“養心會所”計劃,希望通過“文化”的手段,為老同誌提供“走心”服務,將離退中心打造成晉煤老年人的養心會所、益壽樂園,從本質上提升中心為老服務水平。
“養心會所”計劃能否順利推行,人員素質提升是關鍵。為老服務工作者不僅應當成為傳統文化的學習者、踐行者,更應該是傳播者、示範者,從而自覺覺他,自利利他,逐漸引領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到傳統文化的學習中來。為此,離退中心從五方麵著手大力提升為老服務工作者職業化水準,為“養心會所”計劃推行培育力量。
一是加強傳統文化滲透。離退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持續開展“弘揚傳統文化、點亮智慧人生”讀書活動,用近兩年的時間先後完成了對《弟子規》、《了凡四訓》等基礎國學經典的學習。為確保學習不務虛、不走過場,離退中心製定了詳細的學習考核製度,確保“每周有固定學習時間、每月有固定背誦內容、每季有學習分享交流”。同時,為了發揮領導幹部的示範引領效應,在學習過程中實行“官兵一致”原則,要求員工做到的,中心班子成員必須首先做到。經過近兩年紮實細致的工作,離退中心全員對於兩項主要學習內容做到了通曉文義、熟練誦讀,其中《弟子規》不僅能夠熟練背誦,而且能夠依據原文精神在工作生活中靈活應用。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離退中心還持續開展了孝親感恩“五個一”、“我的母親節”、“守望親情、愛心陪伴”主題分享等係列活動,引領幹部員工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做到知行合一,做好踐行落地,從孝順父母開始到用心用情服務好每一位老同誌,從感恩家庭開始到感恩企業,逐步推動傳統文化學習由內化於心到外化於行的轉換。
二是開展全員國學輪訓。按照離退中心職工大會“廣開門路,走出去求學”的工作安排,中心組織全體職工分5批,前往晉城市聚壽山書院公益課堂進行為期4天3夜的封閉式免費國學知識培訓。此次國學培訓課程設置共分為三類:以《弟子規》為主要內容的“慈愛天下”課程、以《中華孝經》為主要內容的“中華孝道”課程和以《了凡四訓》為主要內容的“改過至善”課程。截止發稿時,離退中心已完成三批共60人的國學培訓。通過輪訓使得中心幹部員工接受了一次浸潤心靈的思想洗禮、一次開啟智慧的國學盛宴、一次親近聖賢的而對話之旅,從思想上增進了幹部員工對於“文化養老”戰略、“養心會所”計劃的理解和認識,提升了大家投身為老服務事業的業務素養和信心。值得一提的是,在兩期的培訓中,有4名熱愛國學的老同誌主動報名參與學習,事後對培訓的內容、形式、意義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據悉,此次全員培訓將在四月初全部完成。
三是持續開展“3+3”行動。離退中心正在開展的“3+3”行動,其主旨是要在為老服務中弘揚和踐行弟子規精神,以“三心”舉“三行”,即,以感恩心——怡吾色;以恭敬心——柔吾聲;以謙卑心——施禮儀。具體來講,就是要求幹部員工在工作中要樹立感恩、謙卑、恭敬的心態,對老同誌要和顏悅色、聲音低柔和緩、堅持逢老必禮,以仁愛的胸懷,誠懇的態度,文明的舉止,為老同誌送去溫暖、愉悅,給離退中心帶來溫馨、和諧。需要指出的是“3+3”行動不是權宜之計,要薪火相傳永遠在路上,最終的目的是讓幹部職工牢固樹立“最靚的容顏是微笑;最好的撫慰是語言;最美的動作是頂禮”的意識,切實把尊老、敬老體現在嘴上、落實在行動中。
四是製定離退中心員工文明禮儀規範。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推動“3+3”行動落地。離退中心結合集團公司為老服務工作實際,將現代和傳統禮儀規範相融彙,製定下發了離退中心員工文明禮儀規範,從個人基本禮儀、日常服務禮儀、集會禮儀、一般交往禮儀等方麵對員工言行舉止進行了詳細規範,使得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言行有規可依,舉止有範可循。
五是實施環境刷新工程。以文化人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需要潛移默化的引導,所以必須要為中心員工特別是老同誌逐漸走進傳統文化創建一個適合的學習載體。為此離退中心分期、分批將中心大院、樓道內的燈箱、排版內容進行了更換。將一些既能夠啟迪智慧、涵養心性又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的傳統文化名言名句植入燈箱、排版。使大家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傳統文化學習,每天進步一點點,逐漸掌握更多地的國學知識,進而自發加入到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實踐中來,掌握心靈鑰匙,打開心扉,清理心地,延年益壽。
六是充分發揮績效考核作用。為確保“養心會所”計劃展的開、落的實,離退中心充分發揮績效考核在管理中的杠杆作用、風向標效應。堅持“以做人論成敗、以業績論英雄”的原則,依照層次管理,三級考核的模式,將日常管理、安全管理、節支降耗、禮儀服務、學習培訓等納入全員考核體係,充實考核內容,完善考核標準;同時緊密圍繞“養心會所”計劃的開展,特別加大學習培訓、禮儀服務在考核中的所占比重,切實保障計劃執行有科學規範的正負激勵製度,確保考核效應。
暢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