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鴿:又聞野菜香
陽春三月,冰雪消融,春風漸暖,一場春雨過後,野菜有些害羞的悄悄拱出了地麵,枯草下綠綠的芽兒,晶晶點點若有若無。暖陽普照,春風吹拂,野菜伸展腰肢,瘋狂的生長,三月中旬,正是挖野菜的好時節。恰逢周末,天氣晴朗,和妹妹相約一起領孩子們去野外挖野菜。早早的換上了行裝,準備了水壺、吃的,一應俱全,當然不會忘了最重要的兩樣東西——挖野菜的小鏟子,裝野菜的布兜子。領隊的媽媽戲謔我們:這哪像是挖野菜呀,整個像是組團去春遊。大家一路嘻嘻哈哈浩浩蕩蕩到了郊外,看著郊外的無限風光,我才驚覺有多久沒出門了,麥苗都有十幾公分高了,偶爾還夾雜著幾朵無名的小花。站在寬闊的田野上,沐浴著明媚陽光,吸吮著泥土芬香,滿目的野菜蔥蘢碧翠,水靈靈的蒲公英,鮮嫩嫩的芨芨菜。我的心也跟著溫暖的陽光沸騰起來,用手半遮著眼,眯著眼睛望向太陽,眼前一片五彩霞光,思緒也好似越飄越遠。
對野菜的記憶,還是那麼的清晰,處處可見的蹤跡,垂涎欲滴的美味。雖然從渭南老家搬到了澄縣,還是處處可見野菜的蹤影,田野裏,山坡上,房前屋後,不管多麼貧瘠的地方,隻要有泥土,野菜都能默默地生長。無人撒子,無人養植,今年春天挖了,明天春天還長,生生息息,淳樸堅韌;無人澆水,無人施肥,卻有著廣闊的生長空間和旺盛的生命力。往往是這幾天剛挖過,過幾天又會長很多,一場春雨就能讓它長得根肥葉旺,真所謂:野菜挖不盡,春風吹又生。
小的時候,野菜不是餐桌上的點綴,而是賴以果腹的食糧,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野菜,是老天賜予我們莫大的恩情,讓我們免於挨餓。但凡地上長的,樹上結的,名目繁多,芨芨菜、灰灰菜、油旋旋、蒲公英、白蒿、榆錢、槐花、溝桃絮......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記不起名字的野菜。各種各樣的野菜,吃法也各不相同,大部分的野菜或蒸、或煮、或淖後涼拌,都可以。唯獨槐花和榆錢,吃法比較特別單一,槐花需一個個擇洗幹淨,用麵粉一拌,上鍋蒸,不能蒸的太久,會破壞槐花的鮮味,一般冒氣後五分鍾就剛剛好。蒸熟了取出來放在盤中,撒上蔥花,調料,再用熱油一潑,滿鼻撲香,嚐一口,有點甜絲絲的,甚是美味。榆錢與槐花相反,涼拌著最好吃,嫩嫩的榆錢挑去碎葉,清洗的幹幹淨淨,控幹水分,放上蒜泥辣油,拌上醬油醋,再滴上幾滴芝麻香油,酸酸的,辣辣的,混著榆錢的鮮味,那真是人間美味。每每想起都覺得口舌生津,直流口水。
現在生活富裕,各種菜肴齊備,雞鴨魚肉滿桌,野菜已不是生活必需品,但這種綠色的天然食品,並沒有退出曆史的舞台。反而身價培增,備受青睞,如今的野菜已然成為一種時尚,躋身與農家樂,擺放在菜市場,搖身一變成為了餐桌上的香餑餑。因為野菜不僅有非常豐富的營養價值,同時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有的可清熱解毒,有的可消炎止血,有的可抗菌殺毒,有的可補虛止咳.......
正天馬行空的想著,突然聽到不遠處孩子的歡笑聲,打斷了我飄渺的沉思,低頭看看今天的勞動成果,大半兜的野菜可以吃好幾頓了,看看時間也不早了,趕快回家吃野菜了,我美味的野菜,真是吃在口中,回味在心中,美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