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術,用青春守住希望之門---記江油市第四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鄧吉平
仁心仁術,用青春守住希望之門
---記江油市第四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鄧吉平
危機邊緣,他是拯救生命的精銳“特種兵”;生死一線,他是創造奇跡的白衣天使;全力以赴,他用奉獻詮釋責任,點燃希望;真情付出,他用青春守住希望,傳遞能量!急診,是醫院搶救急危重症的一線部門,病人多、強度高、壓力大。在江油市第四人民醫院有一名男醫生,十年如一日,樂此不疲,閃爍著新時代的雷鋒精神,他是急診科主任鄧吉平醫生。從事醫療工作十多年來,鄧吉平醫師憑借自己勤奮好學、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和高尚的醫德,在醫療戰線上默默地奉獻著,得到了廣大患者及社會各界的好評,其十多年的從醫生涯就是一部仁心仁術的“急診科故事”。
初見鄧醫生時,皮膚黝黑,臉蛋微圓,身材中等,平頭造型給人的印象就是憨厚老實,很難和敢拚敢搏的急診醫師聯係在一起。但同事和病人的印象裏,他就是一束冬天裏溫暖的火苗,醫術高超,為人熱情,心地仁厚,總是以幫助別人排難分憂為已任,祛除病痛,還病人以健康。在他身上傳遞的是感恩、豁達、灑脫、悅納、奮進的正能量。
一年初春,我院急診科接到油市120急救指揮中心電話:位於武都鎮攀長鋼四廠生活區鬆林二村四幢的一公廁內有一剛出生的棄嬰需要急救,希望我院急診科配合緊急處理。鄧醫生放下電話,馬上召集值班護士帶上急救設備隨救護車直奔現場。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室外寒風瑟瑟,冰冷刺骨,公廁內隻見一剛生嬰兒懾懾發抖,但公廁口徑小不足以救起嬰兒。時間就是生命,鄧醫生不由分說,卷起衣褲口,從側麵公廁排汙口進入徒手赤腳的在這臭氣熏天公廁將嬰兒抱起來,穩穩的放入自己懷中。
2016年3月,紅獅水泥廠有一位工人被鋼筋刺穿了身體,鄧醫生在接到求救電話後,5分鍾趕到現場。群眾反應患者已經出現休克,時間緊急,鄧醫生跑步向前,查看病患情況後迅速與急診科醫護人員一道投入搶救:建立靜脈通道、吸氧、除顫、心髒複蘇等等,經過及時的搶救病人慢慢的恢複了生命體征。待病人心髒複跳後,馬上將病人轉移,但病人回院途中仍數次心跳停止,十分危急,鄧醫生一直在旁為病人做徒手心肺複蘇,為院內急救贏取時間。
類似的情形,經常會在急診科出現。為病人心髒複蘇,在急診室也是家常便飯。有多少個過年急診值班,他自己都數不清有多少次了。但每次看見那再次跳動的心髒和脈搏,內心也是無比的欣喜和寬慰。“曾有患者家屬深情的一句:醫生同誌你們在積德積福呀,讓我記得特別的深刻。作為醫務人員我感到了付出之後的心滿意足,因為我把救死扶傷的神聖使命擔當在肩,我問心無愧”,鄧醫生正氣凜然地說道。
非典疫情、禽流感疫情、登革熱疫情……每回出現狀況,急診科總是首當其衝。這種情況下的鄧醫生,既要在臨床一線診療患者,又要統籌預防疫情擴散,還要盡量避免醫務人員受到感染,三頭六臂都覺得不夠用。“選一行,就得愛一行,既然選的是醫生的職業,那就就必須恪守作為醫生的職責”鄧醫生說。急診是醫院的先頭兵,各種事情都可以遇見,這就要考驗急診醫生的應變能力了。“有時會遇到一些醉酒的患者躁狂發作、出手傷人,還有個別家屬的質疑和不理解,但我始終覺得作為一名急診醫生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是值得的。”鄧醫生表示,急診科可謂是醫院的最前沿,醫務人員不僅需要具備過硬的常規搶救技術,而且還要擁有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和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
“如果你全心全意的為病人服務,一定會有好報的,他一定會感謝你的,會記住你的,我想這是做醫生的一個最高榮譽”鄧醫生說。始終對生命抱有希望,不輕易放棄,是江油市第四人民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一直向病人傳達的信念,在這裏醫生和護士的全麵合作致力讓每一位病人都感受到關愛和嗬護。在這裏,鄧醫生用自己的力量為病患撐起了一片晴空。“我們的工作對象是生命,每一個人都是這世界最特殊的,我想作為一個醫生來說,最大的成功就是看見病人一個個健康地出院,健康地回到家庭,健康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每一個生命的微笑,對他來說,都是最大的褒獎。心係使命,勇於擔當,他用雙手築起了一座座希望的豐碑。他是四院人,他是急診人,他用青春的無限力量守住急診希望之門,彰顯著一代人的奉獻和擔當。(琥珀)
姓名:王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