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智庫報告:山西省信用風險最高
“信用風險集中在西部和東北部相關省份,其中部分省份在經濟增速下滑背景下陷入了重重困境。中部的山西省總體排名倒數第一,表明該省的信用風險最高。 ”經濟學人智庫日前發布的《見微知著名-中國地方政府的信用風險》報告表示。
該報告對國內30個省、市、自治區(除西藏外)的信用風險進行評估。該研究報告的指數體係融合了四大類近30項涉及宏觀經濟、財政、金融和政府決策和治理風險的指標。在此基礎上按照“相對最低風險”至“相對最高風險”的順序提供了各省的相對排名。
報告認為,各省市的信用狀況均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薄弱環節。沒有哪個省在四大類指標排名上均能進入前十(而躋身前十意味著其風險相對較低)。
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2009年財政部首次代理地方政府發行政府債券。當年的發行額度是2000億,經過近5年的發展,中國地方政府發債模式經曆了“代發代還”、試點省市“自發代還”和“自發自還”三個階段,至2014年地方政府債券的規模達到4000億元。其中,“自發代(自)還”的規模由2011年的229億增至2014年的1092億,試點省份也由4個增至10個。
2015年《預算法》通過後,除西藏外,其他30各省、市、自治區均“自發自還”地方債。地方政府發債規模也明顯擴大。當年共發行地方債近4萬億,其中置換債3.2萬億,新增債券0.6萬億。2016年置換債超3.2億,新增債1.18萬億。
報告指出,目前中國各省市的公共財政均不同程度承受壓力。從地域角度看,較富裕的東部沿海省市信用風險總體較低,經濟結構實現了多元化,財政狀況穩健,決策架構相對完善。總體排名上位於東南部的廣東省位居第一。
信用風險集中在西部和東北部相關省份。具體而言,山西總體排名倒數第一,表明該省的信用風險最高。報告稱,由於占經濟主導地位的煤炭行業出現滑坡,山西正在經濟困境中苦苦掙紮。 排名倒數第二-第五的省份分別是青海、內蒙古、遼寧、海南。
目前各省份的地方債評級均為AAA級。報告認為,清一色的AAA評級和報告所凸顯的省份之間財政狀況與信貸結構的種種差異格格不入。
“如果投資者過分信賴這類評級結果,或者單純認為中央政府會為任何陷入困境的地方政府提供支持,那麼他們將會暴露於風險之中。2015年初生效的法規明確了中央對於地方政府‘零救助’的政策立場。”報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