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企負債萬億,當年煤炭重組讓人民買單
據報道,2016年4月以來,山西省的煤炭企業連續發生多起債務違約以及債券暫停、取消發行情況。目前,七大國有煤炭集團負債總額超過萬億,體量相當於山西省2015年的GDP,總體資產負債率達80%,煤炭行業的債務大部分在銀行。
巨債壓頂之下,山西銀行業不得不通過寬鬆信貸、發行債券等方式幫扶困難企業渡過難關。上世紀末曾幫助山西煤炭國企脫困的“債轉股”,近日也被提上議程。
在去產能不斷推進之下,這些企業背後的債務問題也不斷被呈現到桌麵之上。目前來看,通過債轉股,能對普遍性的債務風險暫時起到緩衝作用,爭取到了逐步解決係統性問題的時間,同時能夠避免債務問題短期集中爆發。在結構性改革推進還需要時間和空間的情況下,重啟債轉股,將企業債權轉化為企業股權,不僅能夠解煤炭企業燃眉之急,對於銀行來說,也避免了巨額壞賬的風險。
但這樣看似皆大歡喜的辦法,實際上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首先,對於銀行來說,盡管債轉股能夠降低壞賬率,但這筆事實上的壞賬仍在銀行手上。如果企業的經營狀況持續未能好轉,甚至進一步惡化直至破產,那麼,銀行手裏的股票可能還不如當初作為債權人要求破產清算。更何況,股權融資應該是一種比債務融資成本更高的融資方式,而且其股權分紅理應比借貸利率更高。如果較長時間不分紅,銀行也無法將購得的債券再轉讓給其他投資者,最終這一風險就隻能由銀行承擔。
上一輪經曆過債轉股的煤炭鋼鐵企業為數不少,但眼下它們很多又再次陷入生存危機,這事實上就已經說明了僅僅依賴金融手段還遠遠不夠。
以資源性企業為代表的產能過剩行業,多數都是國有企業,在過去十幾年經濟高速增長中,鋼鐵、煤炭等企業躺著就能賺錢,國企改製不僅沒有動力,更熱衷於擴大甚至重複產能建設。此外,當地政府對企業的財政依賴也會阻礙改革推進,導致國企與政府相互依賴,利益捆綁。
當下的煤炭鋼鐵等行業,再一次走到市場的路口,感受到市場優勝劣汰法則的殘酷,但這樣的法則,其實早就在放開的民營行業中日夜進行。
當然,由於這些企業體量龐大關乎民生,其無論是轉型還是破產都不隻是企業自己的問題,更關乎就業和地方財政。但也正因此,才需要更大的改革勇氣和改革智慧來平衡其中的風險。
目前,中央政府已經承諾拿出1000億元幫助安置因去產能而產生的下崗職工。未來,針對這些資源性企業去產能化給地方財政造成的影響,不妨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優惠等方式協助他們渡過眼前難關,這些都是積極的輔助措施。
但是,要想使得煤炭行業真正沒問題,債轉股此類的金融幫扶手段隻能暫時止痛,未來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在於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的進程,給這一類國企斷掉財政和銀行的奶,市場的難關隻能企業自己過,隻有使其真正接受市場規則的洗禮,整體經濟的血脈才能流轉通暢。
作者:頭條號 / 新京報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