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鋼四萬人找出路 100個會計有30個被裁
離開武鋼前,張玉已經是武鋼股份(600005.SH)經營財務部門的一名財會幹部,令她萬萬沒想到的是,離退休僅剩2年時間,自己卻被廠裏的人員優化政策“一刀切”回了家。
“一個部門100個會計有30個被裁。”張玉說,離崗待退休後,自己每月隻能從廠裏拿到2500元,“現
在物價飛漲,一把白菜都要五六塊錢,離崗後的生活質量明顯下降了”。
張玉說,去年12月,武漢鋼鐵集團(下稱“武鋼集團”)開始全麵動員臨近退休年齡的員工離開崗位等待退休。她所在的部門,經協商決定,為公平起見,離退休5年內的,按年齡大小“一刀切”,年齡線設在男工55歲,女工45歲。
武鋼集團有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旗下武鋼股份將總的減員目標(按人均1000噸鋼核算)下達到各二級單位,再由各單位根據自身特點製定減員增效方案,原則上遵循“一企一策、一人一策”。
武鋼股份向本報記者提供的《減員增效實施方案》顯示,總體目標是“以2015年10月末股份公司在崗人數為基礎,用3個月的時間,即在2016年2月底前精簡優化在崗職工6000人”。
縱觀整個武鋼集團,精簡優化在崗職工的數字則更大。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武鋼集團董事長馬國強對外表示,武鋼集團正在進行人員分流,將有半數員工不再從事鋼鐵主業。
馬國強稱:“在去產能的大背景下,大家已經達成了共識,就是這8萬人不可能都煉鐵、煉鋼,那麼隻能有3萬人煉鐵、煉鋼,可能有四五萬人要找別的出路,這就是武鋼在做的事情。”
在去產能的過程中,人員如何進行安置?馬國強表示,武鋼集團將會采取多種途徑分流員工。一是采用國家推動的鋼鐵、煤炭去產能裏麵談到的,距法定退休年齡五年之內的,如果這個員工沒有工作能力或者沒有工作願望,可以離開崗位等待退休;二是開展業務回歸內部轉崗、發展非鋼產業來消納部分職工;三是與地方政府、其他用工企業進行對接,組織勞務輸出,為職工尋找新崗位等;四是鼓勵員工自主創業,各單位亦可結合自身特點和員工技能水平,開展多渠道安置分流員工。
顯然,張玉屬於第一類分流人員。與張玉一樣,今年初,歸潔結束了25年武鋼股份燒結廠二原料車間勞資員的生涯。“快50歲的人了,走出武鋼還能融入這個社會嗎?”告別熟悉而安穩的工作方式,歸潔一度感到不安和彷徨。但天性豁達的她,很快走出情緒的低穀,經朋友介紹來到一家剛掛牌的物業公司做會計,幹得風生水起。
而45歲的武漢化工區協警王為則是武鋼第三類分流人員。由於鋼鐵行業不景氣,武鋼重工關停並轉了持續虧損、扭虧無望的經營單元和生產線,部分員工先後輪崗、待崗。有著25年工齡的王為就是其中一員,他曾是武鋼重工下屬武漢冶金公司的一名車床工。
武鋼重工紀委書記、工會主席吳瑞建打聽到,武漢化工區封閉園區正在招聘協警。通過牽線搭橋,武漢引航保安服務有限公司和武鋼進行了接洽,不料竟有50名工人報名。
經過多方麵的培訓,35名武鋼轉崗職工被安排上崗執勤,他們都曾是武鋼重工生產一線的工人。王為笑著告訴本報記者,沒想到離開武鋼後,工資還比原來多了500元。
據武鋼官方統計,經過近5個月的努力,武鋼集團已完成1.4萬名員工的人員分流工作。武鋼集團副總經理、武鋼股份總經理鄒繼新表示,目前集團還有5萬多人,一部分是為鋼鐵生產服務的工人。從人均噸鋼產量等指標來看,“企業仍存在勞動生產力低、人工成本高的問題,這個是遲早要解決的。”
武鋼股份最新發布的2015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去年虧損75.1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583.38億元,同比下降41.29%。鋼材市場持續低迷,鋼材價格以及原料價格持續下跌,部分高價鋼鐵品種比如冷軋、矽鋼等訂貨額出現不同幅度下降,業績同比虧損。
今年一季度,武鋼股份實現淨利潤3025.78萬元,同比進一步下降至93.41%。鄒繼新直言,公司資產負債率達70%左右,經營實體普遍效益不好,償債壓力大,減人、減債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