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礦父子兵、兩代勞模情
三十年前,山東能源新礦集團徐汝濤以任勞任怨和公而忘私的精神建設礦山,連續三年被評為勞模;三十年後,他的兒子徐愛軍走出去創業又為礦區發展添上了靚麗的一筆,又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兩代礦工,父子勞模,他們用實際行動演繹著半個多世紀的接力傳奇。
開采黑色的夢想
今年73歲的徐汝濤老人的故鄉在臨沂市羅莊區冊山鄉南頭村,父親教學,母親種地,兄弟姊妹6人,他在家排行老大。生活所迫,16歲初中畢業那年,徐汝濤懷著對新生活的向往,他招工來到了煤礦,從此開始了紮根礦山、采掘黑色夢想的人生旅程。
1972年,徐汝濤所在的快一隊全隊從孫村煤礦調到協莊礦幹開拓,當時在-300水平打大巷,徐汝濤已從工人成為了班組長,抱風鑽、打眼、放炮、支護,迎頭上的各項工作,他都能拿得起放得下、手到擒來。那時的條件比較艱苦,徐汝濤經常加班延點,上一個班的人還未下班,他就來到工作麵,了解情況後,立即投入工作,當本班的人到來時,他早已是一身汗一身泥;下班了,工友們都已升井,他卻還在工作麵揮汗如雨。在他的帶動和影響下,他所在的班組月月超額完成生產任務。
由於徐汝濤勤奮敬業、帶頭苦幹,1988年、1989年、1990年,連續三年被礦務局評為勞動模範,1989年還被泰安市評為優秀共產黨員。也是這一年,徐汝濤被任命為新一隊隊長,帶領全隊80餘名幹部職工,打全岩巷道,一個月進尺180米,全年進尺2000多米,在全國煤礦創水平競賽中,獲得全國炮掘第一名的好成績,徐汝濤代表新一隊在北京出席了表彰會議,領回了一麵錦旗。
“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徐汝濤老人說:“不管是在工區還是在家裏,我都是要求自己做到身先士卒,言傳身教。”
以感恩之心前行
人們常說,將門出虎子。1987年,徐愛軍子承父業成為協莊煤礦一名井下工人。之後的20多年裏,他每天看見最多的都是亮晶晶的黑色。
“做人要學會感恩,隻有這樣身上才充滿力量。”這是徐愛軍經常說的一句話。從一名普通的工人到班組長、副區長、區長,從事炮掘、綜掘、綜采工作,他在不同的領域展現了自己的風采,並榮獲了三屆集團公司“勞動模範”稱號。
2012年,徐愛軍調入內蒙能源長城礦綜掘準備隊,他的生活軌跡就成了三點一線:宿舍-食堂-井下,難得有休息的時候。工作中,他根據工作麵現場條件和未來可能遇到的地質構造,提前研究、謀劃方案,製定措施,創造出帶領41位員工在大斷麵的巷道掘進中,月進300m的記錄,從工程質量到文明生產,都是長城一礦的旗幟,成為礦上的佳話。
擔任綜采三區區長後,麵對大傾角采煤施工,他積極學習有關地質構造等方麵的資料,並帶領技術骨幹進行現場研究和討論,製定施工方案,優化設計。在安全方麵,從隱患排查閉合到薄弱人物幫教,他獎懲分明,周詳而細致。在組織生產上,他整章建製,明確責任,安排工作有條不紊、條理分明。同時,他常利用區隊的班前會和職工麵對麵溝通,了解職工生活情況,思想動態,傾聽他們的心聲,為他們排憂解難。將心比心,徐愛軍的團隊凝聚力也就更強了,區隊的出煤、矸石充填大幅提高,創出了日產4000餘噸、充填矸石3000餘噸的好成績,成為了長城一礦綠色開采的標杆。
於無聲處聽驚雷。徐家父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講述著兩代礦工普通又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