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山西煤炭如何去產能?主要解決三大問題

作者:山西日報 2016-05-05 14:09 來源:山西日報

在中國,社會呈典型的二元結構,也就是城市和鄉村。在山西,經濟也是典型的二元結構,那就是煤與非煤。

賀永健在霍州煤電團柏煤礦當采煤工已有13個年頭了。今年1月,他領到手的工資比平時少了30%。他告訴記者:“近4個月就領了一次錢,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2月份的工資都還沒有發下來。”老賀隻感受到了山西“一片寒煤”的皮毛,因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人輪休、轉崗乃至被裁員了,那才叫切膚之痛。

這樣的故事,老賀和工友們早有耳聞且心有餘悸。今年全國“兩會”,他們高度關注“煤炭”“去產能”“企業裁員”等話題,因為他們的背後都有一個翹首期待的家庭……

煤的問題是山西最大的省情。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山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煤炭去產能。煤炭如何去產能,主要解決的是“煤要減多少、錢從哪裏來、人往哪裏去”的問題。

去產能有“山西之難”和山西特殊性

需勇於舍棄,更需放開手腳、衝破羈絆、愈難愈進

新中國成立以來,山西煤炭既是全國能源保障的主力軍,也是山西經濟發展的頂梁柱和晴雨表。2013年以來,煤價斷崖式下跌,黑金之富如過眼雲煙,一煤獨大尾大不掉,結構畸重工業脆弱,以致經濟發展規模不大、結構不優、質量效益不高。

如今,一噸煤的利潤不及一瓶礦泉水的價格,山西成為煤炭市場疲軟的“重災區”,身陷困境難以自拔。去年,全省煤炭企業虧損94.25億元,同比增虧減利108.29億元。山西焦煤集團全年生產1億噸煤炭,利潤隻有5000萬元,同比降低94%。今年以來,煤炭困局仍在吃緊。一季度,全省煤炭銷量同比增加600多萬噸,但同比減收700多億元、再虧9億多元。受煤所累,山西處於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困難時期。

再從全國看,化解過剩產能,是優化產業結構、保障經濟健康與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之舉。以煤炭和鋼鐵兩個行業作為此次化解產能過剩的切入點,意味著全麵化解產能、實現企業轉型升級的大幕已經拉開。

山西煤炭去產能,既是國家宏觀調控要求,又是自我救贖之道,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數十年累積的一煤做大一騎絕塵,又讓去產能困難重重。

首先,山西作為傳統煤炭基地,相比於其他煤炭產地和煤炭企業,有著更多的曆史遺留問題,企業負擔沉重,整個行業麵臨的困境更加嚴重。從行業層麵看,體現為“兩降一升”,即銷量下降,價格下降,庫存上升。2015年底庫存5067萬噸,比年初增加44.6%,比2011年底增長3倍多。從企業層麵看,體現為“兩升一降”,即企業應收賬款上升,負債率上升,效益嚴重下降。去年底,省屬五大煤炭集團應收賬款達到678.2億元,比年初增長35.4%;負債率達到81.79%。從民生層麵看,一些煤炭企業出現延期發放工資、欠繳社保的困難。一家省屬煤炭企業延期發放工資3億多元,延交社保7億多元,涉及職工2萬多名。

其次,去產能壓力較大。“十二五”以來,受煤炭需求放緩、煤炭產能集中釋放、非化石能源替代、進口煤衝擊等因素影響,全省煤炭產能過剩問題顯現。截至2015年底,全省煤礦總能力為14.6億噸,2015年省內煤炭消費和外調9.5億噸,產能建設超前,去產能任務艱巨。

再次,我省先前進行的幾輪煤炭資源整合和兼並重組,本身就是淘汰落後產能和小煤礦的過程,從30萬噸到60萬噸,再到90萬噸,我省已將年生產能力90萬噸以下的煤礦全部關閉,這在全國都是最高、最嚴的標準。我省煤礦綜采能力達到100%,正在打造4個億噸級、3個5000萬噸級的生產基地,而在其他省,很多10萬噸以下的小企業依舊在生產。

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中國經濟必須跨過的坎、必須闖過的關。問題不等人,機遇也不等人。今天不以“壯士斷腕”的改革促發展,錯過了寶貴的政策“窗口期”,明天將麵臨更大的痛苦,甚至可能跌入萬劫不複的陷阱。

山西煤炭去產能更是如此,更要勇於舍棄,更需有一股放開手腳、衝破羈絆的闖勁,迎難而上、愈難愈進。

去產能有“山西之策”和山西操作性

遠近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施策,革命興煤,打出一通“組合拳”

國家對化解煤炭產能過剩已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即“從2016年開始用三到五年時間,再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

在此背景下,山西煤炭,去多少產能最科學最合理呢?

山西大學經濟學教授楊軍直言:“山西去產能,最關鍵的是要做好對煤炭的預期。要分清楚是‘去生產能力’還是‘去產量’,關多少留多少,不是拍腦袋拍出來的,不能隻靠行政命令,更多的是要依靠市場,建立退出機製。去產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終是要提高煤炭相關要素的配置和生產能力。”

省經信委副主任冀明德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不能就關停來關停,就去產能而去產能,不能一窩蜂,更不能一刀切,重點還應放在煤企的內部改革和非煤產業的發展上。”

從山西情況看,經濟的困局有需求側的問題,但主要的病根在供給側,要害是“結構性”,產業結構“一煤獨大”,要素結構過多依賴資源投入等等,不適應市場需求結構變化。

山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怎麼改?楊軍等多位產業經濟學家認為,首先還是要盯住煤炭,徹底改變挖煤、賣煤、燒煤這樣的老套套,擴大有效供給,強化優質供給,創造新的供給。  用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的發展理念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維來看山西今天的煤炭問題,解決煤炭的供給側問題。

山西煤炭去產能,關鍵是看怎麼辦。4月25日,省委、省政府發布《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有效化解過剩產能作為這次改革的“當頭炮”,五年內退出產能1億噸以上,嚴控增量、消化存量,杜絕超能力生產,主動減量化生產,立足“安全、高效”,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嚴格限製開采高硫、高灰、低發熱量煤炭,加快現代化礦井建設步伐,提高綜采水平,實現減人增效。

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山西煤炭此番去產能,絕非“為去產能而去產能”“為減產量而減產量”,而是將煤炭產業作為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來考量。深入觀察《意見》,即可明了,山西煤炭各項改革是前後呼應、持續加力、步步為營、環環緊扣、整體運籌、綜合施策、形成合力、一抓到底。

遠近結合,綜合施策,標本兼治,革命興煤,打出一通去產能的“組合拳”才是正道。《意見》全文6000餘字,核心內容有四:其一,從全行業發力,繼續引深推進煤炭革命;其二,突出結構性改革,著眼於標本兼治、遠近結合,提高煤炭行業、企業的競爭力;其三,堅持綜合施策,充分發揮改革的集成效應;其四,確保穩定大局,千方百計做好就業保障、轉崗培訓等民生工作。

山西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舉措正持續發力:化解過剩產能,提升優質產能。實施“五個一批”即淘汰一批、重組一批、退出一批、核減一批、延緩一批。嚴格執行276個工作日和節假日公休製度;推進煤炭管理革命,提升煤炭管理水平;積極穩妥推進煤炭國企改革,促進煤炭國企煥發生機活力,做強做優做大;堅定不移推動煤基科技創新,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以煤會友”,推動合作共贏。實現“黑色煤炭綠色發展,高碳資源低碳利用”。

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事關山西發展穩定大局。省委、省政府提出,必須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投鞭斷流加背水一戰,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定然可期。

去產能有“山西之誌”和山西堅定性

舉全省之力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定能闖過嚴冬、打開新局

此前,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針對化解過剩產能可能會涉及的180萬名煤炭、鋼鐵係統職工,今年中央將拿出1000億元,用於職工安置。這一舉措為相關行業的職工注入了信心,也表明了中央通盤考慮化解產能過剩、實現轉型升級的決心和準備。

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上,更是斬釘截鐵地說:“必須做到過剩產能要去,但大量職工的飯碗不能丟,而且爭取讓他們拿上新飯碗。”

山西煤炭去產能,核心同樣是“人往哪裏去”的問題。發展的目的,終究是要人民安居樂業。

截至2015年末,我省煤礦職工共有106.03萬人。去產能是煤炭企業自身本質的“瘦身”,與之相隨的便是減機構、減崗位,歸根結底便是減人員。“十三五”期間,我省去產能1億噸以上,預計需要安置的職工超過10萬人。

陽煤集團副總經濟師喬金亮告訴記者:“企業麵對的減員有兩種:一種是提效性減員,另一種是減能性減員。不管哪種方式,去產能必然帶來去‘冗員’,在化解過剩產能的同時,如何安置富餘人員是對煤炭企業智慧的一個考驗。國務院在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文件中對做好職工安置提出了四個方麵的意見,做好職工安置涉及到民計民生、社會穩定,是化解過剩產能需處理好的第一要務。但由於職工的年齡問題、技能問題、素質問題、訴求不同等因素,安置職工成了去產能的最大難題。”

“人往哪裏去?”,煤礦職工技能較為單一,再就業困難是最大的現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方向,開展技能培訓,開拓就業渠道應是職工安置最關鍵的一環。

去產能,核心是人;安置人,核心是錢。中央1000億元,分到山西,對於10多萬安置職工來說,可能就是杯水車薪。“錢從哪裏來?”這是個大問題,直接考驗著我們的財政實力和融資能力。

喬金亮認為,去產能後的煤礦資產及債務處置也是一個大問題和大難題。這裏所指的資產與債務處置是指按國家指導意見實行市場出清的產能:即落後產能、危險產能、低質產能、低端技術與規模限製類產能,長期虧損資不抵債類產能、資源枯竭類產能。這些產能的退出,既是市場規律的必然所致又是去產能的主攻方向。這類產能的存在,大部分是以一個整體出現,退出時也將以一個整體退出,這就涉及到資產處置與債務處置問題。這也需要對資產、債務進行既依法依規、執行政策又積極穩妥、跟蹤推進去產能配套工作的實施。

《中國經濟時報》駐山西記者站站長曹英告訴記者:“目前山西麵臨重重困境,我們采訪的眾多山西本土官員、學者03manbetx 認為,僅靠山西自身力量難以突破,借鑒其他國家資源型地區轉型經驗,山西的未來出路需要中央高層從頂層設計和發展戰略上加以針對性研究和解決,需要施加外力推動山西的改革發展和轉型升級。”

山西化解煤炭過剩產能,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次產能革命,需要摒棄傳統的產業思維,更要從思想上進行一次觀念的刷新,既要用法律手段又要用市場手段;既要嚴格執行國家政策又要主動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山西必將積極穩妥地踐行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有效地完成去產能的任務。

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山西:煤價下跌並非單是壞事,市場倒逼確可闖出新路;企業人多不是包袱,職工就是寶貴財富;產能過剩是當前最大的問題,是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去產能、減產量雖然是治標之策,卻能為治本爭取時間和空間。因此,我們要堅決去產能、減產量,同時要堅決拓市場、強管理、降成本、保安全、保穩定。

煤炭,表麵看是黑的,實際上是幹淨的、是綠色的。煤炭是寶貴的,需要我們全麵開發利用;煤炭還是“高尚的”,它燃燒了自己,溫暖和照亮了別人。

誌不求易,事不避難。隻要我們全力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走“革命興煤、煤炭革命”之路、舉全省之力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山西煤炭產業定能闖過嚴冬、打開新局,山西經濟發展也必將顯現雨後的彩虹。(記者張臨山)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