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們最好的未來
每個夢想都值得灌溉
眼淚變成雨水就能落下來
每個孩子都應該被寵愛
他們是我們的未來
這是最好的未來
······
聽著劉若英的歌《最好的未來》,我在重慶市合川區三彙鎮響水完全小學的支教時光還剩下不到兩個月,真是光陰似箭。
第一次聽到“孩子是我們最好的未來”這句話是去年在響水完全小學開展“星光計劃色彩小教室項目”與知名暢銷書作家趙星女士及其助理楊鵬躍女士的交流過程中,再後來知道這首歌是“童夢圓”公益之旅主題曲,簡單的歌詞和旋律流露著對孩子的心疼和關懷。
這一年,很多細節成了習慣。剛來到重慶的時候就有一個擔心,作為一個外地人不會講重慶話會否給教學工作帶來影響?這個擔心果然在第一周的教學中凸顯出來,很多孩子由於不適應完全普通話的課堂,在知識的接受程度上參差不齊,也直接影響了成績的提高。而在我這方麵來講,在課堂上或者課後給孩子們溝通的時候往往要孩子們重複兩遍以上才能完全理解他們所要表達的含義,為了聽清他們的話語也要把耳朵貼近他們的嘴巴。即使時至今日,有的孩子平時還是講當地的方言,但是這麼長時間的相處,這已不是我們之間溝通的障礙,他們已經習慣在課堂上聽我說普通話,他們也漸漸的用普通話進行交流,在深入孩子們的家庭家訪的時候,很多家長也囑咐孩子們勇敢的跟我學說普通話,這點真是要感謝他們的理解。同時,這一年也習慣了每周一中午要開周前會,習慣了到周末要自己做飯,習慣了重慶隨機播放的天氣,習慣了孩子們見麵鞠躬問好稱呼“鹿老斯浩”,習慣了進教室前幾個“調皮鬼”趴在教室門口“放風”······
這一年,所有的愛留在了講台。作為一個支教誌願者,我們的初衷可能有很多,如:增加一種人生體驗、給孩子爭取更多的物質援助、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的幫助、用真才實學幫助學生提高成績等等。毫無疑問,在這短短的一年中奉獻在祖國西部的誌願者們也一直在爭取各種機會,運用各種方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圓服務地孩子們的夢想。在支教的過程中,兩個聲音一直在腦海裏麵回響,一個是當年在高中,每當學習不順心,成績下滑,心態不靜的時候去找副校長李文星老師傾訴,他經常提到的“快樂學習”;另外一個是在大學期間看到現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教授在演講中關於小學教育的觀點“不要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線上”。到底應該用一種什麼樣的初衷去對待學生們的學習呢?剛開始,由於擔心自己的盲目嚐試會給孩子們帶來負麵的影響,於是就按照常規的課堂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在很短時間內了解了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孩子們好像也習慣了傳統的課堂教學。一股衝動或是信念讓自己想嚐試新的教學方式,於是就有了後來的“星光計劃色彩小教室”等一係列嚐試。“星光計劃色彩小教室”項目開展的初衷就是要觸碰孩子的內心深處,挖掘他們的潛能。孩子們用愛心人士捐贈的彩筆和畫紙描繪各自內心的世界,授課的誌願者從來不會給孩子們過多的要求和規定,所有的想法都是出自學生們自己,因此出現了黑色的太陽,黃色的天空,七彩的魚,飛行的學生等各種現實世界難以見到的景象。在這種嚐試的過程中我們也欣慰的看到很多孩子的變化:一位學生曾在第一堂課的課堂告訴我“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認真畫畫”;一位學習存在困難的孩子卻在色彩小教室的課堂展現了驚人的天賦,她所創作的作品獲得了很多人的肯定和鼓勵。這種符合響水小學辦學宗旨“讓每一朵花快樂綻放”的嚐試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玩耍中探索,在體驗中收獲。第一學期期末之後自己總結的時候也還在思考:一個學期之後,平均成績從54分到73分的提高雖不能稱為一個飛躍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應該和學生們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快樂息息相關。現在的重慶漸漸進入最熱的時段,在課堂中也會經常出現在練習題講解完畢後,孩子們放下書本圍坐在講台前聽我講一段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人為新中國的誕生浴血奮鬥的曆史,或者講一段和我們教室窗外那座大山——華鎣山相關的《紅岩》。
這一年,更明白孩子是最好的未來。今天是母親節,朋友圈和空間已經被各種相關的信息所占據,對於這種占據相比於微商的占據大家肯定是欣然接受的,世界上能讓千萬女性淚奔的絕對不是“我愛你”,一定是簡單而又不簡單的“媽媽”。沒有媽媽經曆痛苦的十月懷胎就不可能有人世間的我們,沒有媽媽沒日沒夜的操勞也就沒有今天我們的健康成長,忘不了每次出遠門媽媽站在門口揮手的身影,忘不了每次通話媽媽都是笑著說一切都好。很多人說隻有自己做了父母才能體會到兒行千裏母擔憂,才能體會到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而我認為這種認識是可以提前很久,提前到父母鬢發斑白之前,提前到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懊悔之前。這一年的支教絕對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所有的誌願者來更清楚的認識一個家長對孩子的期待,理解一個家長流血流汗內心仍然欣慰的心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村裏的辦學條件決定了我們的學生上學並不能像城裏的孩子一樣有安全的校車或者舒適的私家車,往往是步行半個小時以上或者兩三個學生乘坐一輛摩托車,條件好一點的或者天氣很差的時候可以乘坐一個小時一班的客車,因此交通安全也是我們平時工作的重中之重。寒來暑往,每次放學前都可以看到學校門口擠滿了接學生的摩托車,家長們在學生走出校門時總會很遠就迎上去接過孩子的書包背在自己的肩頭,因為他們心裏認為孩子經過一天的學習比出苦力的他們還辛苦。春期開學不久,學校一位老教師當年的學生在外地打工小有成績,回到老家後要表示對老師的感謝請老師做客,因為他的弟弟現在就是我們班的學生,也答應了他的請求,就在那一次,見到了一個男子漢的淚如雨下。通過他的描述我們知道了他的爺爺很早去世,奶奶不辭辛苦將他父親養大,現在他的父親一年中除了過年幾天外都在工地上出苦力挖泥巴來掙錢,當他說到這裏的時候,堂堂七尺之軀在我們麵前早已忍不住淚流滿麵,他告訴我們雖然當時自己是唯一一個考上當地最好高中的學生,但是迫於家庭原因放棄了讀書的機會,如果選擇了讀書他的生活將會完全不同,所以他在外麵拚了命的工作來改善家庭的環境,希望給弟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替他完成未完成的心願。看著學生的哥哥為了弟弟能夠有一個好的未來願意付出一切,我當時心裏真的很想起自己的家,很想自己的母親。經常會接到學生家長打來的電話,關心自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他們中間很多都是在外地務工,不能陪在孩子身邊,但工作後的每個夜晚唯一惦念的就是留在老家的孩子啊。作為一個老師,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希望自己能將知道的所有全部教授給學生,但是情況並不是總能如意,當麵對學習成績排在後麵總不能及格的學生也是充滿了恨鐵不成鋼的著急,家長會要求教師打孩子手板來教育學生,但是當戒尺舉起心裏又是千萬個不願意。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家校共育的結果,一名鄉村教師往往承擔了大部分的引導和教育,學生也就成了自己的孩子,學生的未來也是教師最好的未來。
最近看到了團中央下發的關於全國研究生支教團赴井岡山培訓的文件,又想起了去年在井岡山培訓期間清華大學往屆研究生支教團誌願者分享時提到的一句話:多少次的失望等來一絲希望,多少次的否定換來一次肯定,多少個黑夜看不到黎明,讓改變發生,需要很多人,需要很多年。
正如前麵所講的一樣,作為一個支教誌願者,我們的初衷可能有很多,但是作為一個已經在基層工作一年的我,深深的相信所有選擇了這條道路的同誌們都能以滿腔的熱血和持久的激情,紮根基層,勤耕善育,固守清貧,默默奉獻,犧牲城市的繁華,傾情於枯木逢春,做好這件良心活,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踐行青春在奉獻中閃光的錚錚誓言。
2016年母親節寫於三彙鎮響水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