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唯美的感觸
在《英美文學》這本書中,大部分都是詩,用絕美的英文字母組合而來的,慢慢的習慣了這種讀詩的方法,也就慢慢的愛上了用英文來表達情感,可一直很難接受許多翻譯的“頓挫感”,詩畢竟不能是字義的拚接。一個民族特有的天份和習慣都會表現在他們的語言當中。兩種套路不同的語言,就像蹺蹺板兩端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易於相互抵抗,力之表達的均衡隻在唯一的角度與瞬間。成功,大概是依靠著某次感覺完美的隔空傳遞,而如何達到無暇的氣韻,除了作者的造詣與譯者的功力,恐怕還要點靈魂相似的運氣,說著國語體會著另一種語言帶來的情感,感覺很唯美。
每一次讀英文詩,它都會順帶著將我的視線從燥熱的荒野捎到了清涼的湖畔。穿過他們,抵達“心的花園”,閱讀情緒兀自從絕望的蕭殺跳到了希望的自然。這不是誇張的說,而是當情感和語言達到了你心靈最深處渴望的堤岸,流露出來的另一個全新的自己。
“無論什麼時候,不管天氣好壞,都能拿出某些個,讓人喜歡的東西”,一個隨時隨地都能給別人帶來點歡喜的人,一定招人喜歡。比如作者布萊希特,他生於一個“理性”國度,卻處在他“不理性”的時代。在流放的餘歲中,他還能圍繞花園畫寫這一個個可愛的圓圈,想來他的心,也必定是分外迷人的。
這就告訴我們,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處境,不困什麼情況下,都要做真實隨性的自己。
有故事的青苔,有溫度的牆,屋後水流作響,還有幽巷、矮房,這一切的美,似乎把空氣都凝結靜止了。總不用匆匆忙忙,盡是時間欣賞,還可以與其他人或事多一些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