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方能因煤而富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專題研究擴大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工作,對於正在致力於煤炭供給側改革的山西而言,這一話題可謂是恰逢其時。
記得早在一年前,便有人在煤炭市場的寒風中斷言,山西已率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情況果真如此嗎?
相對於全國,由於產業結構製約,目前,山西中等收入群體的行業差別十分明顯,不少煤炭企業的確麵臨行業困境,但如果就此斷言山西已率先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恐怕隻能算是妄下斷言。
眾所周知,由於煤炭行業自身明顯的周期性特征,巔峰與低穀的曲線轉換始終貫穿於這一行業發展的始終。但必須看到,行業的低穀與陷阱絕非同一概念,作為工業經濟的食糧,在低穀中必然會醞釀向上的運行軌跡,更何況我省“革命興煤”“六型轉變”等戰略的推出,為煤炭行業走出困境提供了全新的騰挪空間。所以,麵對當前資源型經濟困境,我們既要看到因煤而興、因煤而困的發展輪回,更要依靠不斷地創新發展跳出這一輪回,讓煤炭行業走出產業價值鏈的底端。
日前,省委書記王儒林在調研時再次強調,在煤炭遭遇“寒冬”的形勢下,走出困境、實現轉型,根本要靠科技創新。實踐證明,煤炭這一黑色寶藏有著光明的前景,今天,我省煤炭供給側改革已經啟動,此項工作不僅關乎產業升級,同時牽動著一個群體的收入增長,如果說煤炭及其相關產業工人以前的生活水平取決於煤炭市場的冷熱,帶有“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那麼今後就是要在科技與機製創新中,讓這一群體的收入成為確定性,成為中等收入的穩定群體。
當然,一個傳統產業的脫胎換骨並不容易,在一次采訪中,我省煤基合成油領導組辦公室負責人曾給筆者算過一筆賬,由煤到電,是一個電站,而由煤——氣化——催化反應過程,是一個材料轉化過程。與前者相比,後者屬於真正的深加工,其間產生的數十種精細化工產品可使煤炭價值大幅提升,但目前我省煤炭基本上依然處在能源轉化階段,現代煤化工發展速度相對緩慢,體量較小,難以形成明顯的競爭優勢,無論在建設進度和產業規模方麵,均已落後於周邊地區。一噸煤的價值,關乎著一個產業群體的收入,科技創新的每一次推進,都連通著礦井深處每一噸煤的價值提升。三晉大地上的礦洞為數不少,但我省煤炭深加工的成功典型目前依然屈指可數,這一切都在明示我們,傳統產業發展必須融入更多的創新基因。
煤炭是我們寶貴的資源,煤堆上的山西隻有變能源轉化過程為材料轉化過程,才能真正實現新常態背景下的因煤而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才能成為一個確定的現實。(賈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