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中國傳統廉政文化對當代反腐倡廉建設的價值
淺析中國傳統廉政文化對當代反腐倡廉建設的價值
中華文明曆史悠久,燦爛瑰麗。在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中華文明經過世事的洗滌,去糟存精,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治國安邦的曆史經驗。中國傳統廉政文化作為中國古代政治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豐富的內涵,對中國各個時期的社會政治和文化的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也是當今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廉”在古漢語中是指堂屋的側麵,清代文字學家朱駿聲曾以“堂之側邊曰廉,故從廣”來解釋“廉”一字, 因“堂之側邊”的有平直、方正等特點,因而“廉”引申為正直、方正、幹淨、節儉等道德含義;從古至今,“廉”作為人們對待財利的一種正確態度,其基本要義是不取不義之財、不貪不義之利。
廉潔文化的雛形始於原始社會末期為民父母的原始公仆意識,聽取民眾,戒言律己。堯曾有過有“堯戒”:“戰戰栗栗,日慎一日,人莫躓於山,而躓於址”。認為繼承人必須有極好的德行,要有堅強的意誌,不懼畏懼和艱難,可以說上述是中國廉政文化的最初萌芽。廉政文化是政治文化的一個分支,它是以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並構建了一定的政治結構為前提的。商朝提出重民用德,不用貪財聚貨的人;周朝倡導勤政廉政,並采取了保民、任賢和勤政等措施;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可謂是廉政文化“百花爭豔”的時代。管仲的“以民為本”論;孔子的“為政者要自身廉潔”論;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都要求要講民放在首要位置。但要說最愚現代廉政學說相近還要數法家的廉政學說。法家韓非的:“所謂廉者,必生死命也,輕恬資財也。所謂直者,義必公正,心不偏黨也。”《韓非子·解老》。管子的“欲民之有廉,則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於國,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管子·權修》都是主張從製度上加強監督,用製度約束權力,防止腐敗,也主張從道德的層麵進行思想教育。法家的廉政文化思想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不僅春秋戰國之際列國的廉政製度、廉政教育乃至官吏的廉政行為的深層次價值觀念,而且整個封建時代的廉政文化乃至現代廉政建設也都無法回避法家所奠定的基礎。
縱觀我國古代的傳統廉政文化,從仁義廉恥的從政道德到節儉重民的優秀品德,從舉賢任能的用人之道到克己奉公的修身之誌,從公正無私的執法態度到心憂天下的鴻鵠之誌,我們不難看出其深刻內涵和重要影響。從廉政製度文化層麵來看,古代廉政文化中重視加強廉政製度建設的思想和多層次監察的廉政意識,官吏選拔中德才並重原則,通過的考核的方法來防止腐敗,對我們今天也還有啟發甚至具體問題上的借鑒意義。從廉政思想文化層麵來看,自身修養已經構成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至今仍是激勵人們樹立高尚情操的思想基礎。他們對廉政、勤政方式方法的理論探索與思考,對腐敗所造成國破家亡危害性的深刻剖析,仍對我們有著借鑒和警示的意義。從廉政社會文化層麵來看,人民群眾對清官、勤政者的頌揚和對貪官、碌碌無為者的鄙視,至今也還是我們社會大眾所認可的評價廉政與否的基本文化價值觀之一。人民群眾創造的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反腐倡廉的藝術表達形式,也值得我們學習。中國傳統廉政文化作為彌足珍貴的思想和文化資源,仍是當今廉政文化建設的精神支持,對當前的反腐倡廉工作和構建現代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現實價值。
古人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廉政文化建設是當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者在論及如何建設新時期社會主義廉政文化的同時,也大多注意到了中國古代廉政文化傳統的曆史意義及其現代啟示。中國古代廉政已經作為中國古代政治文化中的一個部分,是我們的祖先留給後世的一筆珍貴曆史遺產。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發掘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現代意義,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廉政文化體係提供有益的借鑒,對於我們繼承中國古代優秀廉政文化具有重要意義。(琥珀)
姓名:王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