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量進口石油悄悄補了戰略儲備
近段時間來,中國原油進口非常火爆。跨洋巨型油輪源源不斷的將世界各地的原油運往中國,聽說青島和上海的海麵上擠滿了油輪,聽說青島的油輪排起了長隊要等半個月才能卸貨,聽說中國油庫快爆倉了。
中國大量進口原油的背後原因是什麼?趁低油價時抄底?為國家安全增加戰略儲備?還是生活質量提高,中國人民需要使用更多的原油?
路透社近日撰文03manbetx
中國原油進口情況,進口的強勁增長並不來自於需求,而是來自迅速增長的石油儲備量。
相比於英國公投決定退出歐盟,原油與成品油市場更為擔憂中國情況。雖然新聞媒體繼續高度聚焦於英國公投,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國原油與燃料市場的動態正在發生變化,可能給全球能源市場帶來更大的衝擊。
表麵上看,作為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費國,中國的原油進口情況顯得很穩健,今年1-5月進口同比增長16.5%,相當於每日大約749萬桶。但有幾個影響因素在發揮作用,使得進口的強勁表現容易造成誤導。
首先,中國國內原油產量在下降。官方數據顯示,5月原油產量較上年同期減少7.3%,今年頭五個月減少3.7%。1-5月中國總共生產8,500萬噸石油,相當於日產408萬桶,較2015年同期日產量減少大約17萬桶。
這就是說,今年頭五個月每日額外進口的近100萬桶當中,至少17萬桶隻是在彌補國內的減產。
第二個因素是,中國似乎持續以很快的速度補充戰略石油儲備。
由於當局不公布庫存數據,了解收儲石油數量的最好辦法,就是用進口和國內產量之和減去煉廠加工量。
中國1-5月原油進口和國內產量總共為2.409億噸,原油加工量為2.213億噸。這意味著約有1,960萬噸(約合94.1萬桶/日)原油進入了商業或者戰略庫存。該數據遠遠高於2015年,去年進口和國內產量與原油加工量之差約為56萬桶/日,今年的原油儲備量(桶/日)是去年的兩倍。
第三個起到作用的因素是成品油出口增加,尤其是汽油以及柴油和煤油等中質油。
中國今年1-5月柴油出口跳增322%至相當於27.1萬桶/日,航空煤油出口增加8%至約24.5萬桶/日,汽油出口大增63.5%至約18.7萬桶/日。
中國角色的改變
將上述三個因素綜合起來,就可清楚地表明,中國原油進口強勁增長並非因為需求增加,事實上中國實際成品油消費增長可能是不存在的。
從油品產量明細中可進一步證明這一看法,該明細顯示,今年頭五個月柴油產量減少2.2%。鑒於柴油產量減少,加之出口又激增,這或許暗示中國經濟走勢艱困,因商品運輸和建築業對柴油需求最大。
然而,今年前五個月中國煉廠汽油產量增加9%,這進一步支持中國正過渡成為消費型經濟的看法。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增加,煉廠一直將汽油產出極大化以滿足需求,這是消費者消費實力增加的跡象之一。
總之,中國原油進口仍有可能保持旺盛,尤其是石油戰略儲備這一未知因素仍會帶來支撐。
不過,越發明顯的是在亞洲燃料出口上中國的分量越來越大,而且這一趨勢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