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今日關注】煤炭開采的“綠色革命”——神東礦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調查

作者:神東之聲 2016-07-09 08:36 來源:shsdzsgf

2016年7月8日 陝西日報9版刊登煤炭開采的“綠色革命”神東礦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調查

作者:白亮 高會武 張振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煤炭的大量開采和使用帶來兩大突出問題:一是煤炭開采帶來的生態損害,核心是地下水破壞和生態環境損傷問題;二是煤炭消費帶來的環境破壞,主要是煤炭燃燒汙染物排放問題。煤炭產業必須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而神東礦區推動的以技術為支撐的煤炭產業綠色革命,恰為總書記的指示做了生動的注腳,也為更多產煤區的綠色發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盛夏的陝北之北,生機盎然。記者在神東礦區的核心地帶神木縣大柳塔鎮看到,每年或沿巷道“順產”或“剖腹”產出很多優質煤炭的大地母親披著“綠衣”,在藍天碧水的映襯下更顯端莊秀麗。如果沒有鐵軌上那一列列往出拉煤的列車,你很難把這裏和煤礦聯係在一起。

這樣的空氣質量和生態環境,不隻在大柳塔才有,也不隻偶然出現,而是覆蓋了橫跨陝蒙晉三省區的整個神東礦區,並且已成為常態。

自礦區開發建設以來,神東人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在開采過程中奏響產前防護、產中保護、產後修複綠色“三部曲”,在井田範圍內演繹“外圍防護圈、周邊常綠圈、中心美化圈”綠色“三重奏”,使一場黑色產業的綠色革命取得節節勝利,創造了中國煤炭采掘史上的綠色奇跡。

產前:摒棄傳統思維 開啟綠色模式?

作為世界進入化石能源時代後的“主角”,煤炭在給人類帶來光明、溫暖和力量的同時,也帶來了大氣汙染和地表、水資源等自然環境的破壞,以至於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所有的產煤區都是“頭頂灰鍋蓋,身係黑腰帶”,采煤工人都是“煤黑子”。煤礦,儼然成為汙染的代名詞!

為了改變人們對煤礦的固有印象,不走嚴重汙染、破壞環境的老路,神東礦區的建設者們在開發之初,就決心跳出傳統思維的“窠臼”,用綠色理念引領礦區建設,產環保煤炭,建生態礦區。

然而,神東礦區位於我國第五大沙漠毛烏素沙漠南緣與黃土高原北緣的過渡地帶,“毛烏素”,是蒙古語的音譯,意為“寸草不生”。礦區開發前,當地可謂“名副其實”:植被覆蓋率僅為3-11%,風蝕區占到總麵積的70%以上,生態環境保護要比其他礦區難得多,實踐綠色發展理念在好多人看來就是空想。

但神東人不信這個邪!他們迎難而上,著力破解荒漠區煤炭開采與環境保護如何雙贏這個世界性難題,創造性地提出“采前防治、采中控治、采後修複”和“外圍防護圈、周邊常綠圈、中心美化圈”的“三期三圈”生態環境治理戰略,繪製出了綠色革命的路線圖。

在“三期三圈”理念的引領下,他們在產前就未雨綢繆,針對礦區外圍大麵積的沙地,不斷創新流動沙丘治理、半固定沙丘植被恢複和鐵路公路沙害防治技術,人工調控植被演替方向與速度,優化草本為主、草灌結合的林分結構,治理流動沙地103平方公裏,構建了礦區外圍防護圈;針對礦井周邊水土流失嚴重的裸露山地,優化了水土保持整地技術,創新了針闊與喬灌綜合混交造林技術,建設了周邊常綠圈;針對開發初期荒蕪的生產生活環境,創新集成水保綠化、園林景觀、生態城鎮建設技術,建設森林化廠礦、園林化小區,構成各具特色的中心美化圈。

同時,在開發建設之初,神東就確定每開采一噸煤提取0.45元專門用於生態環境防治,在全國煤炭係統中率先建立了生態治理資金長效保障機製。

“綠色發展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實現生態文明的根本途徑。神東將按照‘建生態礦區、產環保煤炭’的綠色理念,堅持清潔生產,加強環境修複,發展綠色經濟,努力建成安全、高效、智能、綠色的世界一流礦區。”采礦工程專業碩士出身、從井下技術員一步步成長起來的神東煤炭集團公司董事長楊鵬對記者說。

產中:堅持清潔生產 植入綠色基因

掘進機的“牙齒”不斷“啃噬”著煤層,破碎後的煤炭,通過可彎曲膠帶運輸機源源不斷地向外輸送;在距“掌子麵”約20米的跨騎式十臂錨杆機上,一名礦工正在自如地進行遙控操作……早在一年前深入大柳塔煤礦井下采訪時,記者就見證了世界首套全斷麵高效快速掘進係統進行超大工作麵開采的威力。

“公司新的領導班子上任後,又部署對這套係統和技術進一步革新,直至實現機器人開采。”全國勞動模範薛占軍說。

在綠色發展理念的引領下,神東人不斷創新煤炭開采技術,給每個可能造成環境汙染和破壞的環節最大程度地植入綠色基因。

除超大工作麵開采技術的應用使地麵均勻沉降麵積增大40%以上外,同樣讓神東人引以為豪的是全球首創的分布式地下水庫技術。該技術的主要研發人員、大柳塔煤礦總工程師陳蘇社向記者介紹:地下水庫,就是利用超大工作麵開采後所留下的采空區,轉移、儲存岩層滲水和井下開采產生的汙水,並利用矸石和長距離運移自然淨化,之後通過自然壓差供水,實現地麵淨水零入井,地下汙水零升井。它具有井下供水、井下排水、礦井水處理、水災防治、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六大功能。

見記者不太明白,他鼠標一點,電腦屏幕上就顯示出可供實時監控的大柳塔煤礦22煤層地下水庫動態畫麵,將采空區周邊安全煤柱連為一體的人工壩體和水位線均清晰可見。這些儲存起來的水,不止可供生產使用,還能做居民生活用水。2015年12月15日,大柳塔小區地下水管爆裂,地下水庫為居民供了十幾天飲用水,供水量達20多萬方。

目前,神東礦區已建成32座地下水庫,儲水總量2500萬立方米。與以前相比,一年節省費用9.3億元,僅大柳塔煤礦一年就能節省6000萬元左右。

分布式地下水庫技術,在2014年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煤炭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去年又獲得中國專利金獎。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鐵崗在參觀後連連讚歎:“在神東這個缺水的地方,研究出了煤礦分布式地下水庫水資源保護技術,是一個重大創新,值得好好推廣。”

由於各礦、廠、生活小區都配備了汙水處理廠,礦區的所有汙水也全部得到合規處理,廢水綜合利用率達到62%。

神東礦區還通過對塵源點的參數測試、03manbetx 總結,構建了包括“長壓短抽”通風法降工作麵粉塵、儲裝運環節全封閉、對裝車煤炭噴灑封塵固化劑等措施在內的立體式、全方位、綜合性防塵體係,使礦井各產塵點粉塵濃度普遍下降50%至90%。

對於開采中產生的矸石,則利用廢棄巷道或專門掘排矸硐室直接排矸進行煤矸置換,實現掘矸不升井。

“神東的煤炭雖然天然優質,但我們仍配套建設了13座洗煤廠,應用自動控製和專業監測監控技術對所有煤炭進行洗選。2015年,為適應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的需要,還洗選供應了硫分小於0.4%、發熱量大於5200大卡的優質超低硫清潔煤種‘神潔-3’”。神東洗選中心主任宋文革說。

此外,神東在節約資源、節能方麵也表現出色:通過采用切頂留巷技術,使資源回采率提高到85%以上;“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節能量2.3萬噸,比全國萬家重點耗能企業節能量指標任務節約0.2萬噸。

如果說神東煤炭集團公司如一台高效運轉的采煤機,具有工匠精神的神東人,對每個可能帶來汙染的“零件”都用心擦拭、嗬護著,以確保“機器”運行在安全、綠色的軌道上。

產後:進行生態再造 彰顯綠色容顏

即使植入再多的綠色基因,煤炭開采過程中還是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地麵沉陷、植被破壞等環境損害。為此,神東人采取封育圍護、人工促進自然恢複、微生物複墾、沉陷區生態功能優化等技術措施,全麵修複開采對地表生態環境的破壞。

“多年來,我們有針對性地開展了30多項沉陷區生態治理技術研究,攻克了沉陷區生態治理中土地貧瘠、幹旱缺水和沉陷傷根三大技術難題。”神東環保管理處處長王義說,“目前,礦區已初步建立了水、土、生態三項資源協同開發與利用的模式,計劃將神東礦區的沉陷區全部打造為三項資源協同利用的基地,並在大柳塔、上灣等沉陷區建立了示範區。”

記者在大柳塔沉陷區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看到,喬、灌、草錯落有致,傳統植物和引進植物相得益彰,沙蒿、沙柳、沙棘、文冠果、野櫻桃等幾十種植物鬱鬱蔥蔥,共同演繹著一首綠色大合唱。示範園在曆年生態治理的基礎上,開展了水土保持涇流、風蝕、生態環境3個監測項目,開展了水保工程、微生物試驗等7項科研與示範,被陝西省水土保持局評為省級水保科技示範園。

“今年,我們提出節能環保行動計劃,將開展三大活動。其中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一個山地公園,可供當地老百姓休閑、娛樂,預計明年建成投用。還要建大果沙棘基地,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多贏。”王義說。 艱苦的努力,換來豐碩的成果:神東礦區先後獲得2006年“中華環境獎”、4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多項省部級獎勵;7個煤礦被授予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及“綠色礦山”。

從1998年至2015年底,神東礦區累計投入環保綠化資金28.12億元,其中生態治理資金15.4億元,生態治理麵積達245平方公裏,是開采麵積的1.5倍,礦區植被覆蓋率由開發初的3-11%提高到65%以上,每年的大風沙天數比1985年減少了2/3以上,經烏蘭木倫至窟野河輸入黃河的泥沙每年減少2000萬噸以上。當地農牧民的75萬畝耕地因生態、氣候改善而獲得穩定收成,並催生了林草綠化業的產業化發展,為地方群眾提供了50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神東礦區不僅沒有因大規模開發造成環境破壞,而且使原來的脆弱生態環境實現正向演替,大片荒漠從此變成綠洲。

但楊鵬董事長並不滿足,他說:“在生態治理這塊我們有很多事情要做,如種植經濟作物產生新的生態鏈,讓當地老百姓受益;露天開采時可以把地質泥岩剝離出來覆蓋土壤,造出良田,供當地老百姓發展農業。總之,我們不僅要考慮對破壞部分如何修複的問題,還要創造生態效益。”

黑色非吾本來色,前世也曾綠滿山。神東人正是靠這種堅韌不拔、永不停步的創新精神,在采出黑色煤炭的同時,最大程度地還原著煤炭的本色——綠色。他們卓有成效的綠色革命,為我國煤炭產業開辟了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

原文版麵 別忘了給個

▼▼▼ ▼▼▼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