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翟鎮煤礦小創新解決大難題
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翟鎮煤礦小創新解決大難題
“以前我們迎頭耙裝機和皮帶移動太慢,根本跟不上我們快速掘進的節奏,經過反複的研究實驗,我們創造了‘一體式耙裝運輸機’,移動速度提高了近3倍!”山東能源新礦集團翟鎮煤礦快十一隊隊長吳強說。
據吳強介紹,快十一隊擔負著後組十三層十五層的掘進任務,怎麼提高掘進效率?哪個環節還能優化呢?成了他常想的事。一天,他看到迎頭工人移耙裝機和皮帶機尾,靈機一動,為什麼不能把這倆合二為一呢?他找到了該礦創客中心站長王克斌,共同研究這個方案的可行性,終於,一個月後,第一台“一體式耙裝運輸機”研製成功,投入井下試用,不論是時間上還是人工上,都提高了近3倍。
在翟鎮煤礦,類似這樣“區長對接廠長,創客聯係現場”的例子不勝枚舉。據了解,目前300多名創客活躍在該礦各個崗位上,把生產難題當成創新課題,立足技師工作室、勞模創新工作室等,圍繞礦井集控升級、設計優化開展了大量實用的創新項目,實現了減員瘦身、節能提效,最終讓成本跑贏了煤價,用一項項小創新解決著現場管理中一個又一個難題。
該礦選煤廠重介係統改造,外聘公司預算4700萬元,由於費用太高最終沒有實施。“誰說我們自己幹不了?請專家花大錢不行,咱就花小錢自己幹。”創客們紛紛表示要破解這個難題。最終經過李開周、楊大峰等一批“創客”集思廣益、反複研究,僅投入260萬元,入洗能力由320噸/時提高到480噸/時,精煤產出率由39%提升到54%。
現如今,在翟鎮煤礦全員創新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每周五由分管礦領導到創客中心召開碰頭會,提出現場困難和創新要求,創客們按照各單位要求到生產現場了解情況,實施創新;每旬在創客中心召開創客分享會,由創客分享經驗,共同探討;每月組織創客講堂,由技術大拿、專業技術人才講授專業技能知識;每季度召開創客成果發布會,評選優秀成果進行表彰;每半年組織一次創客模型展示,展出創客產品;每年對優秀創客進行表彰,真正形成了常態化的創客隊伍管理模式。
“隻有立足生產需要、圍繞現場實際的創新才最有生命力、最有成效。”創客中心站長王克斌說,“我們就是要把難題變成課題,把想法變成現實,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瞄準生產、瞄準一線,用無數個小的創新解決安全生產中的大難題!”
(歐陽寶塔 趙玉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