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煤炭去產能,人往哪裏去?看棗礦集團柴裏煤礦是如何做的!

作者:狗万manbet官网 2016-08-21 22:15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山東是產煤大省,在國內煤炭供大於求的矛盾日益加劇情況下,“十三五”期間我省擬退出煤礦114處,化解煤炭產能6460萬噸/年,涉及分流安置職工約15萬人,任務十分艱巨。

記者走訪我省兩家最大的煤炭企業兗礦集團和山東能源集團了解到,截至6月底,兩家集團共有14200多名員工被分流安置,占全年計劃安置人數的62.7%。“當前,最重要的是解決人往哪裏去問題。”兗礦集團董事長李希勇表示。

引進來、走出去 多元分流促就業

柴裏煤礦是棗礦集團下屬的一個擁有萬名員工、50多年曆史的老礦,在轉調發展過程中,分流員工幾占職工總數的近四分之一。

數量如此龐大的減員分流,既不能不負責任地直接推給社會,也不能不分類別地搞“一刀切”。“不求大、不求全,不怕小、不怕散,積跬步致千裏。”麵對職工分流難題,該礦礦長劉真倫提出自己的解決思路。

柴裏煤礦製訂了“十百千”創業計劃,並從管理上下手,成立專門的人才市場管理辦公室和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負責人員分流的具體工作。麵對困難,首先是合作項目引進來。柴裏煤礦堅持“先挖渠後放水”,通過輕資產運作跨行業合作項目帶動就業。“這幾年礦裏效益不好,一些廠房閑置了,我們正好利用這些空房作為資產,眼睛向外引進項目,帶動礦裏分流員工的就業。”劉真倫指著不遠處的幾個廠房自豪地說。

目前,青島即發集團針織加工項目和艾瑞特新能源電器製造項目均已在此落地,可吸納200餘名分流員工;與昆山百盛精工精密模具公司、滕州奧龍公司達成的輕資產合作意向,還可再安置130人。

勞務輸出走出去。柴裏煤礦先後向滕州和薛城物業項目部、薛城食品廠合作,勞務輸出137人。此外,煤礦還將職工食堂、幼兒園承包給職工個人,157人實現自掙自吃;通過建立創業激勵金製度,91名職工走出去自謀職業。

“‘兩條腿’走路才能走得穩,走得快,小步快跑、分兵突圍,變人員包袱為資源財富。”該礦黨委書記劉永安說,“不管哪種形式,隻要能讓員工分流就業,都是好辦法。”

帶感情、講方法 被動安置變主動

王曉琳是山東能源肥礦集團的一名普通工人,從22歲到集團上班,至今已20餘年,此次肥礦重組自己被分流安置,思想上怎麼也轉不過彎來。“當時就想,我都40多歲了,青春都獻給了肥礦,現在身體也不好,離職了還能幹什麼?”有王曉琳這種想法的員工,在肥礦不在少數。

針對這種情況,肥礦集團讓有員工分流任務的企業負責人外出考察項目,摸清“外頭”,同時積極征求民意,搞清“裏頭”,幫助員工“謀出路、找飯碗”。

肥礦集團董事長朱立新表示,通過麵對麵溝通,心貼心交流,員工逐漸理解了企業難處,明白“出路出路,隻有走出去才有路”的道理。企業也真正做好員工的“娘家人”。礦領導帶著感情到員工家裏上門服務,推薦的第一份工作不滿意,再幫忙找第二份、第三份,直到滿意為止。“員工有什麼事情就商量著來,這時候有困難,企業不幫誰來幫?要讓員工‘嫁’得舒心。”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李位民說。

早準備、早下手、早解決,針對礦區女工和家屬分流比其他群體難的問題,山東能源集團從2014年開始,以肥礦集團為主的部分改製轉型企業就與外界公司開展合作,邀請泰安市泰山大姐家政服務公司高級育嬰師到廠,為有意向的員工免費舉辦月嫂培訓班。現在越來越多的女工和家屬報名參加培訓,從“礦嫂”變成了“持證”月嫂。

從“要我走出去”到“我要走出去”,從“向企業討說法”到“為企業分壓力”,這折射出我省煤炭行業分流員工近來思想上發生的巨大變化。

企業提供平台,員工主動適應,發揮所長,走出企業,廣闊天地大顯身手。

就業難、資金缺 安置形勢仍嚴峻

“雖然采取了多項分流措施,但伴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推進,未來安置壓力和難度仍然不小。”李希勇表示,這主要涉及到人和錢的問題。職工抄襲閱閱自身無動力,內部安置無空間,社會分流無市場,外部創業無保障,是現在我省煤炭企業職工分流安置工作麵臨的主要困難。

“去產能涉及人員普遍年齡偏大、學曆較低、技能單一,這部分人群再就業的意識差、競爭能力弱,給企業分流安置工作帶來很大困難。”山東能源集團總經理張壽利坦言。

資金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也是職工分流安置的保障線。今年7月初,我省發布《山東省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企業職工分流安置實施意見》,明確了職工分流安置中資金保障的政策。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我省煤炭企業職工分流安置過程中,涉及到企業拖欠的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內部退養費用、經濟補償金等,由該企業或上級企業籌集資金解決。省財政廳將統籌中央專項獎補資金,按照“早退多獎、多退多補”的原則,根據化解過剩產能任務量、職工安置人數、困難程度等因素進行獎補。

“中央財政發放的補貼資金對於企業來說,數額小、缺口大,使用範圍受限。”張壽利表示,據初步測算,山東能源集團“去產能”安置職工所需費用約110億元,即使獲得國家補貼也不會超過60億元,尚有近50億元的資金缺口。

同時,按照國家有關政策,企業獲得的補貼資金有嚴格使用範圍,大量需要企業轉崗分流的職工在培訓和待崗期間的資金不得使用國家補貼。有專家推算,即使獲得一定的獎補資金,很多企業的資金缺口仍將巨大。

大眾日報記者 劉 兵 張思凱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