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楊福建:秋遊風穴寺

作者:楊福建 2016-08-30 12:52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秋遊風穴寺

楊 福 建

地處中原的河南,是許多禪宗的發源地,有少林寺,相國寺,白馬寺,香山寺,紫雲寺,白雀寺等,素有“武少林文風穴”之稱的風穴寺,是中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與少林寺相距不過40餘公裏。

初秋時節走進風穴寺,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古樸,優雅,靜密。寺內沒有高大巍峨的建築,沒有遊人如潮和香煙彌漫,與那些名寺大殿和風景秀麗的地方相比,略顯凋敝陳舊,隨處可見的古代建築,讓人不由對此寺心生神聖與敬意。

風穴寺位於汝州市東北9公裏的少室山南麓風穴山中,又名香積寺、千峰寺、白雲禪寺,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曆史。

傳說

風穴寺始建於東漢初平元年(西元190年),毀於董桌之亂,重建於北齊,距今有1800餘年的曆史,是中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當時滿山野花,芳香鬱積,故名香積寺。又因寺北山峰林立,崢嶸奇秀,故名"千峰寺"。隋代又名千峰寺。後漢乾佑三年改為白雲寺。北魏重建寺院時,寺院地點定在白馬石溝中的銀洞山下。標傳說唐初年間擴建寺院,院址初選龍山東南山下,當時建寺齊備了物料,正要破土動工時,突然間一陣狂風將磚石木料刮走,第二天僧人發現沒有了物料,四處尋找,終於在今風穴寺院所在地找到了物料,眾人決定在此處建寺院,故名"風穴寺"。這些傳說無疑增加了風穴寺的神秘感,但與風結合也合情理。

又據《風穴寺誌略》載:寺東龍山陽坡有大小風穴兩個,山因名風穴山,寺因山名。曾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齊名,被稱為"中原四大名刹"。關於風穴寺的來曆,民間有一種很神奇的傳說(很小的時候聽家裏老人講的故事)

古時有一個叫馮僧(口傳的音名)的小男孩和父母一起住在山裏,一天刮來一陣黑風,他的父母都被掠走了,這個孩子無奈隻有靠要飯生活,日子一天天過去,馮僧十二歲那年,一天他走到了一大穴洞口,看到那裏有一隻很漂亮的秀花鞋,他看著漂亮就撿了收藏著。幾天後他來到了縣城,看到到處貼滿了找人的告示,上麵畫了一個姑娘,腳上就穿著他撿到的鞋子。他問別人,才知道是縣長的女兒丟了,誰要能找到她,若男子未婚配就把女兒嫁給他。這樣他帶著一幫人來到了風穴口,一個深深的無底洞,沒有人敢下去,隻有馮僧了,大家用籮筐係他下去,兩米就係上一個牛鈴鐺,意思是要上來時就搖動它,人們等了一天也,下麵再沒有反應,認為他死在了下麵,就散了開去。誰知,馮僧在下麵竟然生活了幾個月,直到第二年的二月初二龍抬頭,他和縣長的女兒是一起騎在一個青龍的背上回來的。

風穴寺的建築

風穴寺於北魏時期興建,風穴寺地處群山環抱之中,少室山南麓,寺院建築沒有明顯的中軸線,建築依山崖溪流等自然條件布局,隨山就勢,高低錯落,建築格局獨特。寺院內古柏清泉,穀深景幽,具有江南園林風格,曆為遊覽勝地。全寺現存建築140餘間,多為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時所建,主要有山門、天王殿、中佛殿、毗盧殿、方丈院、地藏殿、觀音閣、鍾樓、藏經閣、七祖塔、望州亭等,其中尤以七祖塔、鍾樓、毗盧殿和中佛殿曆史悠久,保存最好,價值較高。寺內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是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建造的七祖塔,由唐玄宗賜名,供奉佛教禪宗七祖貞禪師的舍利。塔高22米,為九層方形密簷式磚塔,外廓呈梭形曲線,每層均懸掛風鐸。塔刹由覆缽、相輪、寶蓋和火焰組成。整個塔造型優美,比例勻稱,是中國現僅存的7座唐塔之一。

唐塔、宋鍾、金佛殿,俗稱的“風穴三寶”,曆經千年風雨,難得地保留著原始風貌。

七祖塔是一座九層密簷式空心磚塔,建於唐開元26年,塔高24.17米,為紀念唐代著名高僧貞禪師所建,全國保存最完整的七座唐塔之一,是風穴寺鎮寺之寶。

建於北宋宣和七年的懸鍾閣,曆代多有修葺,但在鬥拱結構上明顯保留宋代建築的風格特點,懸鍾閣內柱端橫梁上懸掛一口鑄於北宋宣和七年的大鐵鍾,重9999斤,此鍾采用囤土升高法,逐漸將鍾升高至頂部,再將囤土去掉,這口大鐵鍾為一次成型,鑄造精致,音律準確,聲音洪亮。風穴晚鍾為汝州一大景觀。

中佛殿是一座單簷歇山式建築,麵闊和進深均為三間,殿內梁架結構科學嚴謹,是金代保留下來為數極少的木結構建築。

佛教傳承之地

風穴寺的佛教傳承,初為天台,後為臨濟。唐開元間,有天台七祖貞禪師在此修習止觀。唐末,禪宗臨濟宗之三祖南院慧,四祖風穴延沼,五祖首山省念皆在汝州廣弘佛法。史料稱"至南院以下,皆佛祖正傳,燈燈相續。彪炳史錄者,雖曰不盡出於風穴,然源流相承,肩比踵接,汝海宗風,一時獨盛。固亦法運中雲龍風虎之會也歟。"風穴寺景色優美,四季宜人,故名聞中外,被譽為中州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吸引了海內外諸多佛子遊人。佛教傳承曆史悠久,初為天台宗,天台七祖貞禪師長期住持風穴寺,成為天台宗的大本營。五代時期,禪宗最優秀的支脈臨濟宗取而代之,在風穴寺將臨濟宗發揚光大。清初,臨濟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祖再住風穴寺傳法,故風穴寺有"天台臨濟兩祖庭"之說。與少林寺相比,風穴寺曆代高僧多為學富五車的文豪,保留和傳承著儒、釋、道大量的精華內容,讓學者專家們流連忘返,自古就有"武少林、文風穴"的說法。

作為禪宗天台和臨濟兩宗的祖庭,曆史上,風穴寺出過不少知名的高僧大德。 “要發大心”,現任住持永海法師表示,出家人生逢盛世,需要認真挖掘和精研風穴寺文化資源。

風穴寺現有僧人不到20個,多年來,他們的早晚功課一直沒有間斷,誦經之聲不絕。

風穴寺在明代萬曆年間香火最為鼎盛,曾有僧眾600餘人,房舍300多間,土地2000餘畝。更重要的是風穴寺保存了祖國燦爛的文化遺產,現存唐至清曆代建築14O餘間;唐開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為全國現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懸鍾閣內懸掛一口宋宣和七年鐵鑄大鍾,重9999斤,被譽為"中原第一鍾";中佛殿為金代建築,為單簷歇山式,梁架結構科學嚴謹;漣漪亭是河南僅有的明代雙層六角亭;西麵山坡上的上、下塔林是中國第三大塔林。寺內現存有明代漢白玉石佛和緬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間石佛30餘尊、木雕佛像7尊。寺內碑碣林立,或記事、或題詠,楷、草、隸、篆風格迥異,存有唐代的尼陀羅咒、宋代的經幢、元代的塔銘。1963年被確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由於風穴寺遠離都市,地處深山穀中,世代戰亂也未能波及此處,在中原四大名寺中,風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曆代的文物和建築,被專家稱為"古建築博物館",其中最完整的三個建築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懸鍾閣和金代中佛殿,這三個建築被稱作是風穴寺的三大國寶,為中國建築史上留下厚重的實物資料,被古建專家譽為中國的古建博物院。

風穴寺的風景

風穴寺風景區主要景點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穴寺、上下塔林、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等組成一個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有機結合的旅遊景區。其中以千年古刹風穴寺最為典型。風穴寺有珍珠簾、大慈泉、錦屏風、吳公洞、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橋、懸鍾閣等八大景;有小龍門、石龍頭、活鳳尾、東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涼的 三十六福地。

建於宋代的懸鍾閣是三簷歇山式,巍峨高聳。中佛殿為金代建築,麵闊、進深均為三間,歇山九脊頂。風穴寺中的所有建築參差錯落,沒有明顯的中軸線。寺外有塔林數處,保存元以降墓塔115座;另有曆代碑刻和元、明、清各代的佛教造像等。寺周群山環抱,古柏蔥蘢,彩珠簾、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橋、錦屏風、吳公洞、望州亭等景點也頗引人入勝。唐代岑參,劉禹錫,元稹等人,都曾在此留下詩作。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市區以北8公裏處,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資源豐富,有喬木樹種刺槐、側柏、麻櫟、岫鬆等,獨具特色,十分誘人。園內的風穴寺始建於東漢初平元年,毀於董卓之亂,重建於北魏,距今1800多年,是中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與少林寺、白馬寺、相國寺齊名。被稱為"中原四大名刹"。寺前,有初唐詩人劉希夷墓園。寺側,有宋儒吳幾複隱居讀書山洞。風穴寺因寺東之山有大小風穴洞而得名,依山傍水而建,依山就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多變多姿,集中秀麗。風穴山口,兩山夾道,萬木蔥蘢,流水潺潺。迤儷北行3華裏,方能發現寺院,確有"深山藏古寺""曲境通幽處"的詩情畫意。

太陽落山之際,走出風穴寺,看著兩邊林立的塔林和挺拔的青鬆翠柏,風穴寺的景色和古色古香建築依然在腦海中回放著,這時寺內鍾聲傳來,震耳欲聾,鍾聲在山穀中回響著,這個千年的古刹禪釋著曆史的足音,訴說著他歲月清靜和寂寞。風穴寺雖為禪宗之地,風景秀麗,由於他地處偏頗,藏在深山人未識,加宣傳不夠,硬件設施的落後,與其他名山大寺相比,即使是旅遊旺季,也顯得門前鞍馬人稀少。

上一篇: 胡文娟:晨光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