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狗万manbet官网 !

隱於夜幕深處的“歌手”

作者:馬關鎖 2016-09-02 21:40 來源:狗万manbet官网

隱於夜幕深處的“歌手”

“布穀……布穀……”,午夜時分,一聲聲圓潤的鳥鳴自我家對麵的圓盤(一個坐落著層層梯田的土塬,形似圓盤)上傳來,把我從夢中喚醒。這熟悉的聲音,將我的思緒一下拉回到了美好的童年。印象中,我那雙手結滿老繭的父親,就是伴隨著這熟悉的鳥鳴,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春播秋收,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我那爭強好勝的母親,也是伴隨著這熟悉的鳥鳴,年複一年,日複一日地洗衣做飯,喂豬喂雞,一直操勞到燈枯油幹的人生旅途盡頭……

小時候,讀李湧的小說《小金馬》,開篇的那句“杜鵑清脆的叫聲,迎來了麥收季節的黎明”,給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極其深刻的記憶。於是,在沉浸於生動故事情節的同時,我產生了一絲探究杜鵑身世的小小心願。稍大一些,我知道了作家筆下的“杜鵑”,原來就是我們家鄉耳熟能詳的布穀鳥。也就是在這時候,我又有了一個新的心願,那就是能親眼目睹這家鄉山野間“著名歌手”的“風采”,看看它究竟是何等靚麗的模樣?於是,每當房前屋後的樹林裏、農田中傳來布穀鳥的叫聲時,我都要偷偷爬起床,拿著手電筒,循著鳴叫聲去尋找它的蹤跡。無奈的是一次次都失望而歸,為此還幾次挨了大人的打。布穀鳥是大山的精靈,是叢林中寂寞的獨行客。在這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密林間、田野上,憑著我那匆匆的腳步和模糊的視線,想跟蹤它與之近距離的接觸談何容易?所以,直至今日,盡管它始終徘徊流連於家鄉的田野上,在更深夜靜的夜晚,一如既往地為疲倦的莊稼漢們送上清脆婉轉的歌聲,我卻一直未能完成一睹“玉容”的心願。

近日,我通過神奇的網絡,終於揭開了布穀鳥的身世並一睹“芳容”(不過是在網上)。布穀鳥,學名杜鵑,又叫杜宇、子規(亦作秭歸)、催歸、鶗鴃。包括杜鵑亞科和地鵑亞科約60種樹棲種類,分布於全球的溫帶和熱帶地區,在東半球熱帶種類尤多。棲息於植被稠密的地方,性格膽怯,所以人們常聞其聲而不見其形。吃毛蟲,是益鳥。體長不一,金鵑體長16公分,地鵑可長90公分。多數種類為灰褐或褐色,但少數種類有明顯的赤褐色或白色斑,金鵑全身大部分或部分為有光輝的翠綠色。除少數善於遷徙的種類外,杜鵑的翼多較短。尾長,凸尾,個別尾羽尖端白色。腿中等長或較長,腳對趾型,即外趾翻轉,趾尖向後。喙強壯而稍向下彎。李時珍曰∶“蜀人見鵑而思杜宇,故呼杜鵑。說者遂謂杜宇化鵑,訛矣。其鳴若曰‘不如歸去’。《禽經》雲∶江左曰子規,蜀右曰杜宇,甌越曰怨鳥。《異苑》雲∶有人山行,見一群,聊學之,嘔血便殞。人言此鳥啼至血出乃止,故有嘔血之事。”

杜鵑的啼叫聲,因人的工作和心境不同,對它的理解也不同。人們各自根據自己的想象,演繹出了多種版本。久別家鄉的遊子,對杜鵑的叫聲理解為“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或“快快回歸、快快回歸”,把它視為思國思鄉思親的“相思鳥”。如李白的《宣城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家鉉翁的《寄江南故人》“曾向錢塘住,聞鵑憶蜀鄉”。文天祥的《金陵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王令的《送春》“夜半子規猶啼血”等等。春雨瀟瀟,如煙如霧。空蒙的山穀中或是茫遠的枝頭上,子規一聲聲的淒鳴,在寥廓的天空下久久地回蕩著。青衫長袍的旅人,青燈白燭下,或把酒低吟,或垂首沉思。前程,仕途,故鄉,親人……宋之問悲歎自己的失意,李白想念遠在夜郎的王龍標,蝴蝶夢醒,崔塗想到了遠在萬裏的家……夜雨中,子規在一聲聲地規勸著漂泊的遊子——“不如早歸”,而此時的遊子,縱然有家也難歸。蝴蝶夢中,今宵酒醒何處?手把濁酒一杯,憑窗凝望,夜色竟是那樣蒼涼!滴滴相思淚,融進了多少遊子的辛酸?聲聲子規啼,叩開了幾多旅人的心扉?

而種田人和懂得農事的詩人,則把杜鵑的叫聲理解為“阿公阿婆,割麥插禾”或者“快黃快割”、“快快播穀”,把這種鳥視為報春鳥、催春鳥、播穀鳥和吉祥鳥。如邵定翁的《插田》“田家何待春禽勸,一朝早起一年飯”。翁卷的《鄉村四月》“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宋代蔡襄的詩句“布穀聲中雨滿犁,催耕不獨野人知。荷鋤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犢時。”南宋愛國詩人陸遊也有詩曰:“時令過清明,朝朝布穀鳴,但令春促駕,那為國催耕。紅紫花枝盡,青黃麥穗成,從今可無謂,傾耳舜弦聲。”把杜鵑鳥的叫聲與農事活動緊密地聯係起來。南宋詞人朱希真的“杜鵑叫得春歸去,吻邊啼血苟猶存。”更是充分地反映了杜鵑為催人“布穀”而啼得口幹舌苦,唇裂血出,認真負責的精神。

在春夏之際,杜鵑鳥會徹夜不停地啼鳴,它那淒涼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們的多種情思,加上杜鵑的口腔上皮和舌頭都是紅色的,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因而引出許多關於“杜鵑啼血”、“啼血深怨”的傳說和詩篇。我國民間廣泛流傳著望帝化身杜鵑的傳說,說的是在古代蜀國有個名叫杜宇的開明皇帝,當他看到鱉相治水有功,百姓安居樂業,便主動讓王位給他,他自己不久就去世了。望帝死後,化作杜鵑鳥,日夜啼叫,催春降福。這個美麗的傳說牽動了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騷客的心,曆代這方麵的詩詞舉不勝舉。唐代詩人李商隱七律《錦瑟》則成為其中的巔峰之作:“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茫然。”杜鵑那“慣作悲啼”的鳴叫,使許多愁腸百結的人心酸腸斷。自唐代以後,它就被漢族稱為“冤禽”、“悲鳥”、“怨鳥”,無數文人墨客為其吟詠訴冤。天長日久,杜鵑鳥被推上了“文化鳥”的寶座,定位為一種可憐、哀惋、純潔、至誠、悲愁的象征。

在大自然中,杜鵑隻不過是鳥類家族的普通成員,是一種不甚起眼的小鳥,但是科學界卻對它頗有微詞。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科學家、亞裏士多德在他的名著《動物誌》中就不客氣地寫道:“杜鵑在群鳥中是以卑怯著名的,小鳥們聚集起來啄它時,它就逃之夭夭。”杜鵑為什麼要逃?自然是明白自己做了虧心事。人們說它飛翔的時候,喜歡模擬鷹隼的姿態,“狐假虎威”地嚇唬其它小鳥。成語“鳩占鵲巢”中的“鳩”,說的就有杜鵑。杜鵑的孵卵寄生性特性見於杜鵑亞科的所有種類和地鵑亞科的3個種,即產卵於某些種鳥的巢中,靠養父母孵化和育雛。杜鵑亞科的47種有不同的適應性以增加幼雛的成活率,如杜鵑的卵形似寄主的卵(擬態),因此減少寄主將它拋棄的機會;杜鵑成鳥會移走寄主的一個或更多的卵,以免被寄主看出卵數的增加,又減少了寄主幼雛的競爭;杜鵑幼雛會將同巢的寄主的卵和幼雛推出巢外。某些杜鵑的外形和行為類似鷹屬,寄主見之害怕,因此杜鵑能不受幹擾地接近寄主的巢。因此,許多人給杜鵑安上了“惡鳥”的稱謂。網上有人在動物“王國”挑選出10大欺騙“高手”並列了一個排行榜,杜鵑名列榜首。看來,杜鵑鳥的名聲實在不怎麼好。

然而,作為一個農民的後代,我還是寧願相信有關杜鵑的褒義描述。畢竟這“布穀布穀”的叫聲中,含有勸農、知時、勤勞等正麵意義。回首前半生,我始終脫離不了那個生我養我的小山村。那是我的故土,我的根。不論何時何地,看到這片土地,就會想起布穀鳥,就會想起不輟勞作、辛勤耕耘的鄉親們,就會想起如何才能保住腳下僅存的這方淨土,讓裏麵永遠長出綠色無汙染的穀穗、棒子和糜黍,而不是長出一堆缺乏人情味的鋼筋水泥建築群。

“布穀……布穀……”星隱月斜,曙色熹微。院子對麵的山塬上,布穀鳥仍在不倦地歌唱。萬籟無聲,唯我獨醒。伴隨著這天籟間最美妙的歌聲,我披衣起床,來到窗前寫字台前坐下,打開電腦,在鍵盤上彈奏出一首從心底裏流出的“樂章”。

那麼,就讓我把這首“樂章”回贈給你吧,布穀鳥,你這隱於夜幕深處的“歌手”!(晉能集團四通煤業 馬關鎖)

万博全网站

備案號:蘇ICP備12034812號-2

公安備案號: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煤礦安全生產網徐州網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機軟件掃描微信二維碼

關注我們可獲取更多熱點資訊

感謝網狐天下友情技術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