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包剩飯菜說起
從打包剩飯菜說起
□朱彬貴 楊發亮
最近,筆者的一位老友慶祝八十大壽,宴請了一些好友和在崗時的徒弟。酒足飯飽後,大家相繼離開。一個現象引起了筆者的注意:由於準備充足,每桌都剩了不少飯菜,一些老同誌打包帶走了,可徒弟們卻沒人打包。筆者見狀,感到可惜,便勸幾個年輕人也把剩菜打包帶走,可是幾個人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還是沒人願意動手。其中一個年輕人說:“這點玩意才幾個錢,扔了有啥可惜,打包拿走多叫人笑話!” 這句話令筆者一時無語,心中感到很不是滋味。
筆者不禁要問,同樣是剩飯剩菜,老同誌把能吃的剩菜都盡量帶了回去,而年輕人卻認為不值幾個錢,帶走了會叫人笑話。老少兩代人的認識差矩咋就這麼大呢?筆者認為,老同誌生在舊社會,飽嚐苦難,知道挨餓的滋味,珍惜幸福生活的甜蜜;年輕一代生在新社會,從小在糖罐子裏長大,當然不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甜蜜。對於打包剩菜剩飯這一現象的看法,有的老同誌說得好,不用說到舊社會,叫現在的年輕人到災荒年活兩年就什麼都明白了。
可能有的員工會說,現在生活這麼好,幹嘛還說過去的事,幹嘛還強調勤儉節約?筆者首先要肯定,現在的生活確實好,可是要知道,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任何時候都要堅持下去。艱苦創業,勤儉節約不是某個時代特有的精神,而是與人類社會發展同在的,更何況現在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生產力還很低,物資還不十分豐富,還有許多人生活在低水平之中。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消費水平應與基本國情相適應,應當提倡適度消費,反對超前消費。
說到這裏,筆者認為,我們飽嚐過苦難的老同誌在自已搞好勤儉節約的同時,有責任、有義務做好宣傳教育,引導年輕一代不要忘記過去,而是把老一輩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發揚光大,把如今的好日子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