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實施“供給側”改革
基於我國現階段經濟基礎和經濟形勢,為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現實問題,去年底中央召開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顯然已成為當前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一個“熱詞”和重要話題。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解決嚴重產能過剩、無效供給過多、低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除舊布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為有效供給騰出市場空間,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解決低水平的供需平衡或供需失衡的問題,實現高水平的供需平衡。
在清晰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含義之後,我們認為,將這一概念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也並無不妥。當前,思想政治工作也有一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問題。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存在著一個“供給側”問題和“結構性”矛盾。表現為:一是一些思想政治工作者飄在上麵、浮在上頭,深不下去、沉不下去,一味地常開會、開長會,多發文、發長文,卻很少慮及“需求側”基層職工的需求和工作的實際效果,無效勞動多,低效“供給”多。二是形式主義的東西多,追求轟動效應,輕言浮事,華而不實,大而虛空,卻很少顧及一線職工的反應和實際感受。三是一些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堅持問題導向、解決實際問題少,“空轉”“空耗”,擠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空間。四是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與時俱進適應新常態,不能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因人製宜、因事製宜、一人一事,話語體係陳舊,經常“失言失語”,缺乏適變、應變的本領、智慧和技巧,存在“一鍋煮”的現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有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等五大措施,而解決思想政治工作的供給側問題和結構性矛盾,則要靠增進“七個意識”。即:
——責任意識。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級黨政工團組織的重要職責和工作的重要內容,必須將此責任扛在肩上,做到守土有責、守土履責、守土強責。
——人人意識。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供給者),人人又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受體(需求者),人人都必須增進有效作為、有效供給的意識,把群眾的“需”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供”有機有效匹配起來。
——“三貼近”意識。思想政治工作有千方、也有百計,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是要貼緊職工、貼近基層、貼心群眾,進區隊、到班組,入社區、到人頭,必須增進有的放矢的意識,解決“沙灘流水不到頭”、“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與職工群眾“隔著一麵牆”、相差“最後一公裏”的問題。
——末端意識。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要在基層體現,在一線彰顯,在職工中看到效果。
——問題意識。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實際問題。做到老問題敢碰,新問題不怕,難問題不放,易問題常辦,關鍵問題抓住,一般問題辦好。
——坐標意識。把實現集團公司度危求進、轉型發展、完成全年各項工作目標作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作為、積極作為的坐標參照,定好位置、紮下根基。
——創新意識。以聽得懂、願意聽、有效果為目標,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學會用普通受眾樂於接受的方式、易於理解的語言、更有感染力的表述去做“看不見的宣傳”,傳播“心靈深處的聲音”。
放到社會科學的層麵去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問題,是當前嚴峻經濟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課題,務必要引起各級組織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