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驥才:回到月餅的美意中來
一年一度中秋吃月餅,我已經吃大半輩子了。可自古以來對於中國人來說,中秋吃月餅就像除夕吃餃子,不是小事。除夕的餃子不同於平日的餃子,中秋月餅也不是一般糕點,它裏邊有特定的含意,吃是吃這點意思。
在個人的月餅記憶裏,印象最深的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經濟拮據的時期。那時北方人吃的多是一種硬皮的提漿月餅,如果能得到一塊軟軟、油烘烘的廣式月餅就像中了彩。可即便是這種提漿月餅,也不會一次闊綽地享用一塊;多是特別想吃時,拿出一塊,用菜刀在上邊切個十字,大人孩子一人一角。有多餘時,彼此讓來讓去,最後多是讓給老人或孩子多吃一角。別笑話那時的窘迫與尷尬,東西愈稀罕反而會吃得愈香。在吃月餅時候,雖然沒人講月餅裏邊的含義,講團圓,講“一團和氣”,但人人都心知月餅裏邊這點寓意。於是,中國人放在月餅裏的這種對生活、對家庭、對人間美好的願望就這麼自然而然地傳下來了。
現在社會富了,人們仍然不會忘掉月餅裏這點美意。
舉個小例子。前年我的一本書的俄文本在聖彼得堡出版,我和南開大學教授閻國棟去俄羅斯參加一個相關的活動。到了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的幾個學者在涅瓦大街上著名的“文學咖啡館”以一席便餐款待我們。席間,閻國棟教授忽然從小挎包裏掏出個小小的紙包,打開竟是一塊圓圓的金黃色的月餅。他說,今天是中國的中秋節,他出家門時,他愛人說他不能在家過節,就給他帶上一個月餅,人在異地,不要忘了享受這塊月餅所象征的家庭的美滿與團圓。現在他要與大家分享這個月餅。我怕俄羅斯朋友不明白這塊並非尋常的甜點裏的內涵,便給他們講了中國人在這個傳統節日裏的習俗和月餅的寓意。於是大家用西式餐刀把月餅切開,一人一小角,都說好吃,都笑著表示享受到了月餅中的美意和中國人的生活情感與向往,小小的月餅也居然讓“中國的文化走出去”了。此刻,我忽然發現窗外月亮又大又圓,分外明亮,好像也要來參加我們這個美好的聚會了。我用手機把窗外這個異常親切的月亮拍了下來。
於是這個中秋節給我的印象很深,因為雖身在異國他鄉,卻回歸中秋及月餅美麗的內涵了。
由此說,我很讚成近幾年從傳統節日入手對社會風氣的揚清抑濁,厭惡把月餅當做人際世俗功利的工具、玷汙自己的文化與傳統。
想想我們的先人,多麼富於想象力。一年裏中秋的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從這又圓又亮的中秋月,聯想到人間的團圓及與其相關的平安、健康、和諧,於是憑著自己的一雙巧手,做出一種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間再放進一點甜甜的餡,表示生活的甜蜜。人們不僅要用它享受這種生活的理想,還要把它化為一種優美的習俗,將這種美好的理想與追求代代相傳。
今天我們的生活好了,掏自己的腰包,買一盒精製的月餅瞧瞧至愛親朋,將自己的心意送上,當然很好。這時候,可別把月餅裏樸實的美意丟了;倘若無此美意,月餅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