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采煤層綜合機械化采煤技術在我市獲重大突破
9月19日從重慶能源集團獲悉,由該集團下屬鬆藻煤電公司和科技公司牽頭承擔,哈爾濱博業科技開發公司、山東礦機集團、四川航天電液控製公司參與的“急傾斜薄煤層俯偽斜綜合機械化開采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成果日前通過鑒定。中科院院士宋振騏、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李硯耕、國家煤監局科技裝備司副司長王素鋒等7位專家組成的鑒定小組認為,該項目的核心技術——急傾斜薄煤層俯偽斜綜合機械化開采技術工藝合理,裝備運行可靠,經濟社會效益突出,為我國煤礦機械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世界急傾斜(傾角大於45度)薄煤層(厚度1.3米以下的煤層)的開采,多用炮采、風鎬落煤工藝。烏克蘭、法國、西班牙和我國四川的煤礦曾持續開展急傾斜薄煤層綜采研究及試驗,但效果不佳。
鬆藻煤電公司領導介紹,“急傾斜薄煤層俯偽斜綜合機械化開采技術研究及應用”科技攻關項目啟動於2010年4月,主要針對傾角大於55度-75度、厚度隻有0.8-1.3米的薄煤層,著重研究綜合機械化開采技術及工藝,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采煤機及附屬裝置、液壓支架、導向輸送機等配套設備,最終成功研製出相關技術及成套裝備,創造了一套優化“人、機、料、環、法”因素、實現安全高效協調運轉的技術與生產管理係統。
該項目重點解決了世界產煤國未能解決的難題,其中包括采煤機與液壓支架整體沿傾斜度很大的工作麵下滑,移動設備非常困難的問題;解決了生產過程中,機器因地板岩層太軟而下陷,甚至傾倒,無法正常運轉的問題;解決了采下的煤炭和冒落的矸石四處飛濺傷人、損壞設備的問題;解決了人員在維修、保養與操作中,易墜下坡度很大的工作麵的問題。
不僅如此,該項目在自動控製係統等關鍵問題上也有創新性突破。進行這次試驗的鬆藻公司逢春煤礦,礦井煤層傾角在55度-75度、厚度僅0.8米-1.3米,加上煤層頂底板岩層破碎鬆軟,既不敢采用放炮落煤工藝,又無法使用綜采工藝,一直被迫用風鎬采煤,礦井用工多、效率低。在該礦的試驗中,由於采用了新的技術工藝,最終實現用工減少一半、工作麵月產量增加1倍,且無安全02manbetx.com 發生。
宋振騏院士認為,在煤層氣化等煤炭開采的顛覆性方法尚難全麵推廣應用的背景下,重慶的突破是了不起的成就。重慶煤監局副局長韓貴剛表示,該技術在全國尤其是西南煤礦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重慶日報記者 郭曉靜 逢春煤礦 張登澤 聶權 圖片